列表网_列表在线网
列表在线网 > 知识列表 >

朱海滨(教授)

编辑:列表君 时间:2023-12-26 18:43:20来源:列表在线网

朱海滨(教授)的个人简介

朱海滨,博士,男,1963年生,山东东营人。加拿大尼普森大学(NipissingUniversity)计算机与数学系教授,计算机专业主任,协同系统实验室主任(创始人)。

教育背景

1994-1997: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湖南长沙1985-1988:硕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湖南长沙1979-1983:学士,计算机工程,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河南郑州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自适应协同系统 (创始人及倡导者),基于角色的协同 (创始人及倡导者)云计算、粒度计算、服务体系结构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分布式系统与软件工程, 面向对象系统及模型

工作经历

2010 - :加拿大尼普森大学计算机系教授2010 - :加拿大劳伦森大学计算机系兼职教授2006 - 2010:加拿大尼普森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2002 - 2006:加拿大尼普森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2000 - 2002: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特聘讲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负责人1999 - 2000: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访问教授1999 - 2000: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1997 - 1999: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601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博士后副导师1994 - 1997: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603/601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93 - 1994: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1989 - 199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讲师1988 - 1989: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助教1983 - 1985:解放军外语学院电子教研室, 助教

授予版权软件

H. Zhu (版权所有人),Visualization Tool for Role Transfer, Canad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1063784,Dec. 18, 2008.

著作

第一作者:《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with C++: A Project-Based Approach》,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6 (英语正文,附中文导读).第五作者:《计算机体系结构》, 2000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译者:翻译《计算机文化》,200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一作者:电子工业部重点教材《面向对象原理与应用》, 1998年10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作者:研究生教材《分布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1997年10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唯一作者:研究生教材《面向对象技术──原理与设计》, 1992年10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籍章节

H. Zhu, M.C.Zhou and M. Hou, “Support Collaboration with Roles”,in M. Zhou, et al. (ed.),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Engineering,IEEE Press (in Press),2013.
H. Zhu and M. Zhou, “Role-Based Multi-Agent Systems”,R. A. González, N. Chen and A. Dahanayake(Eds.),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Access: Concept, Methods andPractices, IDEA GROUP INC., Hershey, PA, USA, 2008, pp. 254-285.

编辑期刊

[1] H.Zhu (Guest Editor), Special Issue on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Systems,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Systems,vol. 12, no. 2, 2007.0
[2] H.Zhu (Guest Editor), Special Issue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Systems,vol. 11, no. 4, 2006.
[3] G.Cabri, H. Zhu, and J. Yang (Guest Co-Editors), Special Issue on CollaborationSupport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vol. 36, no. 6,2006.

学术论文

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Google 总他引次数超过400)。近期代表作(SCI索引):

[1] H.Zhu, M. Hou, C. Wang, and M.C. Zhou, “An Efficient Outpatient SchedulingApproach”,IEEE Transactions on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9, no. 4, Oct. 2012, pp. 701-709(ImpactFactor (IF): 1.39).
[2] L.Ferrari, and H., Zhu, “Autonomous Role Discovery for Collaborating Agents”,Softwar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F: 1.0, Top10 in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vol.42, no. 6, June2012, pp. 707-731.
[3] H. Zhu, M.C. Zhou, and R. Alknis, “Group Role Assignment viaa Kuhn-Munkres Algorithm-based Solution”,IEEE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vol. 42, no. 2,2012, pp. 739-750.
[4] H. Zhu, and M.C. Zhou, “Efficient Role Transfer Based onKuhnu2013Munkres Algorithm”,IEEE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vol. 42, no.2, 2012, pp.491 u2013 496.
[5] M. Hou, H. Zhu, M.Zhou, and G. R. Arrabito, “Optimizing Operator-Agent Interaction in IntelligentAdaptive Interface Design: A Conceptual Framework”,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 Applications andReviews(IF: 2.0), vol. 41, no. 2, pp.161-178, March 2011.
[6] L. Liu, H. Zhu, and Z. Huang, “Analysis of MinimalPrivacy Disclosure in Web Services Collaboration with Role Mechanis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F: 1.85), vol. 38, no. 4,pp. 4540-4549, April 2011.
[7] L. Liu, H. Zhu, Z.Huang, and D. Xie, “Minimal Privacy Authorization in Web ServicesCollaboration”,Computer Standards &Interfaces (IF: 1.37), vol. 33, no. 3, pp. 332-343,March 2011.
[8] H.Zhu, and M. Zhou, “Mu2013M Role-Transfer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 vol. 39, no. 2, pp. 448-459, 2009.
[9] H.Zhu, and M. Zhou, “Rol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A Survey,”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IF: 2.0),vol. 38, no. 3, pp. 377-396, 2008.
[10] H. Zhu, and M. Zhou, “Role TransferProblems and their Algorithms,”IEEE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vol.38, no. 6, pp. 1442-1450, 2008.
[11] W. Shang, H. Huang, and H. Zhu, “A Novel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Text Categorization,”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IF:1.85),vol. 33, no. 1, pp. 1-5, 2007.
[12] H. Zhu, and M. Zhou, “Role-BasedCollaboration and its Kernel Mechanisms,”IEEETrans. on SMC, 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IF: 2.0), vol. 36, no. 4,pp. 578-589, 2006.
[13] H. Zhu, and M. Zhou, “Supporting SoftwareDevelopment with Roles,”IEEE Trans. onSMC,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IF: 2.12), vol. 36, no. 6, pp. 1110-1123,2006.
[14] H. Zhu, “The Role Mechanism in Collaborative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Research (IF: 1.46),vol. 44, no. 1, pp. 181-193, 2006.

荣誉及奖励

2012-2013加拿大尼普森大学科研成就奖(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2011年加拿大尼普森大学董事长科研优异奖(Chancellor’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每年仅一人)2011年入选北美教育名人录(Who’s Who in North American Education (2011-2012 Edition)2008年获国际协同系统与技术专题讨论会最佳论文提名2006-2007年度加拿大尼普森大学科研成就奖(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2005年获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Eclipse创新奖2004年获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Eclipse创新奖2004年获北京国际并行工程会议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2003年获国际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系统、语言及应用学术年会教育家奖2002年获全国(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入选《2002-2003当代名人录》, 美国人物传记研究所,2003年出版1998年入选《中国现代科学家发明家词典》1998年获国防科技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奖1997年国防科技大学先进教研室(教研室主任)1997年获国防科技大学优秀博士生导师组奖1997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防科工委和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6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获国防科技大学慈云桂计算机科研奖1995年获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994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荣立解放军三等功1991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术职务

2004-:共同主席(Co-Chair), IEEE学会SMC分会分布智能系统技术委员会。2004-: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2002-: 美国旅美华人科技协会(CAST-USA)终身会员(Life Member)。2002-:加拿大尼普森大学议会议员。2014: 社会媒体主席,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an Diego, CA, USA, Oct. 5-8, 2014.2013: 程序主席,1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 Whistler, BC, Canada, June 27- 29, 2013,2011-:加拿大尼普森大学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2011-: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国际AGENT技术与系统学报。2010-: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in-Chief),信息科学与服务科学进展学报。2010-: 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国际智能控制与系统学报。2010-: 编委(member),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Communications of SIWN, A Journal of SIWN - TheSystemics and Informatics World Network.2009-: 委员,International Domain Expe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s.2008-: 委员,Editorial Board, Intu2019l J. of Software Sciences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2002-2004,2006-2010:加拿大尼普森大学学术计算委员会委员.2003 u2013: 程序委员(PC member), 50国际学术会议.2010: 研讨会主席(Chair),Workshop on Adaptive Collaboration, CTS 2011, May 23-27, 2010, Philadelphia, PA, USA.2010:程序主席(PC Chai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ci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Oct. 30-Nov. 1, 2010, Hangzhou, China.2010: 研讨会主席(Chair),Workshop on Adaptive Collaboration, Special Session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CTS 2010, May 18-22, 2010, Chicago, Illinois, USA.2010: 特邀分会主席,Special Session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SMC 2010, October 12-15, Istanbul, Turkey.2009: 程序副主席,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ci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SocialNetu201909), December 12-14, 2009, Chengdu, China.2009: 特邀分会主席,Special Session on Cognitive Data Mining, ICCI 2009, June 15-17, Hong Kong.2009: 研究海报共同主席,ACM/IEEE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CTS 2008), May 18-22, 2009, Baltimore, Maryland, USA.2009: 研讨会主席,Workshop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CTS 2009, May 18-22, 2009, Baltimore, Maryland, USA.2008: 特邀分会主席,Special Session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SMC 2008, October 12-15, Singapore.2008: 研究海报共同主席,ACM/IEEE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CTS 2008), May 19-23, 2008, Irvine, California, USA.2008: 研讨会主席,Workshop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CTS 2008, May 19-23, 2008, Irvine, California, USA.2008: 特邀分会主席,Special Session on Role-Based Collaboration, SMC 2007, October 7-10, Montreal, Quebec, Canada.2007-: 副编辑,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Systems.2007: 程序副主席,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Open Distributed Systems (CODSu20192007), 22-24 July 2007, Chengdu, China.2007: 宣传共同主席, ACM/IEEE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CTS 2007), May 21-25, 2007, Orlando, FL, USA.2002-2003:美国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成员(Member).2004: 加拿大尼普森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招聘委员会委员.1997-1999: 任国防科技大学学术(科技)委员会委员.1997-1999: 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学术委员会委员.1997-1999:任湖南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2-:特邀(论文)评阅人:o Elsevier,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in Biomedicine, since 2013.
o Elsevier, Computers in Industry, since2013.
o Elsevier,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Applications, since 2012.
o SCS, Simulation: Transactions of theSociety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since 2012.
o Elsevier,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Syste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id Computing and eScience, since 2012.
o Spring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since 2010.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 Computing, Since 2010.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Since 2009.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Since 2008.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ince 2007.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ince 2003.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Since 2003.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 Since 2005.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s, Since 200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and Systems Modeling, Since 2005.Taylor & Franc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Since 2005.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u201906), Nov. 5-8, 2006, Banff, Alberta, Canada.American Conference of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2000, 2005).

研究资助

1) 2013: $24,926加元(第一申请人PI),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2013-2018: $75,000加元(唯一申请人PI),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2012: $19,905加元(第一申请人PI),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2012: $14,500加元(唯一申请人PI),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2009: $23, 150 加元 (唯一申请人PI), 加拿大国防研发中心

6) 2008:$10, 000 加元 (唯一申请人PI), 加拿大安大略合作创新商业化基金

7) 2006-2008:$33,400加元(唯一申请人PI), 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 2005-2007:$15, 000加元(唯一申请人PI), 加拿大尼普森大学研究基金

9) 2005:$29,600加元(唯一申请人PI), 美国IBM 创新基金(79/360)

10) 2004:$33,300加元(唯一申请人PI), 美国IBM 创新基金( 78/278)

11) 1997-1999:¥5, 000, 000元(第四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12) 1994-1996:¥2, 000, 000元 (第五申请人), 中国国家863计划

13) 1994-1996:¥60, 000 元(第一申请人), 中国国家863计划

14) 1990-1992: ¥30, 000 元 (第二申请人),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 1988-1993: ¥2, 000, 000 元 (第五主要完成人), 中国国家863计划

教学

加拿大-尼普森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导论》、《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规范》、《数据结构》、《分布式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安全》、《计算机职业规范》、《项目管理》。加拿大-劳伦森大学计算机系:《数据结构》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操作系统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X-Window高级程序设计环境与工具》,《汇编与机器语言》、《操作系统原理》、《UNIX操作系统》、《计算机科学导论》。中国-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方法》、《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分布处理技术》、《面向对象技术》。中国-解放军外语学院:《Pascal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

重要工程项目

2012-:基于竞拍方法的院外病人调度。主持系统规划,系统方案,系统设计,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系统实现。本项目得到加拿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2013:评估加优化分配=成功管理。本项目得到加拿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2012-2013:动态项目调度软件包。本项目得到加拿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2002.7―2012: 基于角色的合作平台。主持系统规划,系统方案,系统设计,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系统实现。本项目得到加拿大尼普森大学研究基金和IBM Eclipse创新基金、加拿大自然科学基金、安大略联合商业化创新基金、加拿大国防研发中心(多伦多)的资助。

1999.9--2002.7: 群组决策合作平台, 作为硕士导师,主持了系统设计,组织并指导10余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系统的实现。本项目部分得到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1997.9--1999.9: 担任国家重点工程 “北斗一号”信息处理分系统副总设计师, 负责总体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兼任主任设计师, 负责接口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99年底通过应用单位的全面审核和验收。“本分系统是u2018北斗一号u2019双星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7月--1997年7月:承担国家863-511主题资助的“CIMS中OO软件工程及支持环境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 1997年7月通过国家863-511主题专家组全面审核和验收。

1994年4月--1996年2月: 研究开发国家863-306主题资助重点课题“分布式Client/Server计算机系统”, 作为六个主要设计师之一, 参加总体方案的设计, 负责子课题多媒体合著及会议系统的研制,“本系统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版权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平台”。

1993年--1994年:研究开发国家863项目“多媒体技术与CSCW技术”,1994年底主持完成“智能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被集成于中国95-96年最新平台软件光盘。

1991年4月--1993年4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面向对象风格体系结构课题的研究, 1993年4月通过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全面审核和验收。

1988年4月--1993年2月: 研究开发国家863重点项目银河智能工具机系统YH-ITM,作为五个主要设计师之一,参加总体方案的设计, 负责指令高速缓冲部件的设计, 整个工程实施的技术协调,和语言的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可以自行研制智能计算机的国家之一”。

1987年2月--1990年3月: 研究开发国家863项目“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作为三个主要设计师之一, 参加总体方案的设计, 负责设计并实现了核心部分Smalltalk虚拟机。“本系统是中国第一个自行研制的面向对象系统”。

1994-1996年: 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模式”教学成果,作为四个主要成果完成人之一,参于计算机学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和实施。全面主持教研室的教学与组织工作。

特邀报告及讲座

1) 2013-10-06:“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英国曼彻斯特,曼彻斯特大学。
2) 2013-05-28:“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中国南京,南京大学。
3) 2013-05-27:“基于E-CARGO模型的自适应协同”, 中国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4) 2013-05-20:“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中国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5) 2013-05-17:“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中国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6) 2011-08-01:“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7) 2011-07-28:“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中国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8) 2011-07-28:“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中国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9) 2011-07-26:“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中国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
10) 2011-07-13:“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中国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11) 2011-07-11:“团队角色分配与转换”, 中国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12) 2013-06-12:“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南京,南京大学。
13) 2011-06-08:“计算机科学与协同系统研究”, 中国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14) 2010-10-11:“基于角色的协同”,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IEEE 国际SMC会议讲座。
15) 2010-07-19~08-04:“高级软件工程”, 中国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天河”研究生暑期学校。
16) 2010-07-22:“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长沙,国防科技大学。
17) 2010-05-17:“角色分配与转换”, 美国迪卡尔布,北伊利诺伊州理工学院。
18) 2009-10-30:“角色分配与转换”, 加拿大萨德波里,劳伦森大学。
19) 2009-10-11:“基于角色的协同”, 美国得克萨斯,IEEE 国际SMC会议讲座。
20) 2009-06-18:“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香港,香港城市大学。
21) 2009-05-18:“基于角色的协同”, 美国巴尔的摩,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
22) 2009-05-18:“基于角色的协同”, 美国陶森,陶森大学。
23) 2008-10-15:“基于角色的协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24) 2008-05-19:“基于角色的协同”, 美国尔湾,ACM/IEEE国际协同技术与系统研讨会。
25) 2007-07-22:“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成都, IEEE国际复杂开放分布系统会议讲座。
26) 2007-07-13:“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7) 2007-07-12: “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重庆,重庆大学。
28) 2006-07-14:“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东营,中国石油大学。
29) 2006-07-01:“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济南,山东大学。
30) 2006-06-28:“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31) 2006-06-27:“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广州,暨南大学。
32) 2006-06-26:“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广州,广州工业大学。
33) 2006-06-22: “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长沙,湖南大学。
34) 2004-07-27:“基于角色的协同”,中国北京, IBM 中国研究院。
35) 2004-06-24:“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长沙,湖南大学。
36) 2004-06-17:“基于角色的协同”, 中国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