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祖祠
在繁华的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有一座占地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祠堂,叫陈家祠,又叫陈氏书院.
它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建筑装饰最精美的一座清代岭南祠堂式建筑。
陈家祠始建于光绪1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长和宽都约为80米,面积约为6400平方米,先后两次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陈家祠门口宽广的广场上,耸立着两对高高的旗杆,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旗杆是科举制度高中的荣誉标志。
陈家祠门前的两对旗杆,一对是四斗,一对是三斗。四斗的一对旗杆是表彰陈伯陶的,三斗的旗杆是表彰陈昭常的。
陈伯陶在光绪18年高中殿试一甲第三名,就是俗称的状元、榜眼、探花中的探花郎。他就是倡议建立陈氏书院的48位上层绅士之一,1906年考察日本,回国后感觉到中国教育的落后,创办了培养华侨学生的暨南学堂,就是现在著名的暨南大学的前身。
在祠堂大门口两侧砖墙上有六幅大的砖雕,上面雕刻的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用纤细遒劲的线条雕刻,犹如垂挂的直线,这种高超的雕刻艺术叫挂线砖雕。
正大门的两边有一对石狮,东边的石狮脚下踩着一个圆圆的石球,象征着权力,西边的石狮脚下爬着一个幼崽,象征着子孙满堂。
一对高达2.55米的素面石鼓,彰显着陈氏家族的显赫身份和地位!
抬脚走到正厅,两扇将近六米高的正门,颠覆了我的想象,只能仰望!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这两个唐太宗身边的大将做了门神。
高大的门上有一对衘环铺首非常特别,闭着口,形象狰狞,赶紧问解说员才知道,原来这是龙王的儿子,是可以趋利避害,保护家宅的。
进门堂看见雕花镂空的中屏门,平常是不开的,一般人只能绕道从左边或者右边进去,有地位高的大人物来时才会打开,以示尊重。
广州的木雕注重寓意内涵,雕工雄浑粗犷,线条苍劲有力,上面仔细看有瑞昌造的字样,这个瑞昌行是当时广州城内相当著名的建筑公司,陈家祠有大量的木雕,砖雕,灰雕等都是瑞昌行建造的,可见清朝的时候,公司也注重品牌和广告了呀!
陈家祠最为华丽夺目的不是砖雕和木雕,而是脊饰,他是岭南地区独有的建筑装饰,分为两层,上层为陶塑,下层为灰塑,起源于明末清初。
陈家祠共有11条脊饰,长约156米,都来自著名的石湾陶塑,陶塑的最顶端左右各有一只龙头鱼尾的动物——鳌鱼,鳌是龙的儿子,放在房顶,可以防火消灾,同时也希望后代子孙将来能独占鳌头!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聚贤堂,聚贤堂前面的石雕月台是陈家祠石雕装饰艺术的经典之作,各种水果如菠萝、杨桃、香蕉、橘子、龙眼等精心的雕刻在月台上,表达陈氏后人以水果常年供奉祖先的虔诚之意!
聚贤堂是整个建筑的中心位置,也是最大的一个厅,他原来陈氏家人聚会或者重大事情开会商议的地方,现在改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经常举办民间艺人工艺展览。
后面走过去有一条很特别的巷子,两边是砖墙,中间是露天的天空,它叫青云巷。古代建筑都有大量的木制品,青云巷的作用主要就是为了隔开房子之间的距离,起到防火的作用,起青云巷的名字也是希望后代子孙都能平步青云!
最后来到的是祖堂,顾名思义,祖堂就是供奉陈氏祖先牌位的地方,当年广东72县的陈氏祖先牌位都供奉在这里,最鼎盛的时候有一万多个排位。
为什么陈家祠门牌是陈氏书院而不是陈家祠呢?因为当年的清朝政府禁止合族建造祠堂,那样不容易管理还容易发生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所以当年的陈家祠就取名为陈氏书院,免得政府追究和取缔,这就是陈家祠又叫陈氏书院的由来。
如今,广州陈家祠静静地伫立在繁华的市中心,虽然岁月流逝,但却怎么也掩盖不住它璀璨的光芒!
作为岭南建筑雕刻艺术的殿级魁宝,它无声的诉说着曾经的历史和辉煌,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传承,是您了解岭南最顶级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