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乱武
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朋友们都知道,凉州军阀董卓在被大将军何进邀请进京后,凭借着手下一众悍将以及骁勇善战的凉州军队,成功把持了东汉王朝的权柄.
其权势之盛甚至敢直接将少帝刘辩废黜后毒死,并将东汉都城洛阳焚毁后迁都长安。而后来司徒王允利用董卓和其义子吕布之间的矛盾.
成功将吕布拉拢过来(历史上没有貂蝉此人,吕布反董卓一方面是投机,一方面是因为和董卓的婢女私通,怕被董卓报复)。
最终董卓在王允的精心策划以及自己义子吕布的背叛之下被诛杀,原本被董卓所掌控的东汉朝廷又似乎被拉回了正轨,而王允王司也成为了诛杀逆贼的英雄,似乎一切都将往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真按照这一局面发展下去,虽然东汉王朝经历了黄巾起义的削弱,但未尝不能东山再起。可之后发生的一场动乱却使得东汉朝廷的颜面彻底扫地.
天子也从此再也没有脱离过被人摆布的命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文和乱武”的故事。
文和乱武,之所以这场动乱会被叫做这么一个名字,主要原因便在于这前面的“文和”两个字。
文和,其实是个人名,指的是当时著名的谋士贾诩,贾诩,字文和,又称贾文和。
那么为什么这场动乱会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呢?这是因为他在这场动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允诛杀董卓之后,其权势和声名都达到了巅峰,朝堂上他因为诛杀董卓之功而为汉献帝刘协所信任,朝堂之外他也收服了原来董卓的义子吕布,于是王允开始居功自傲起来。
王允觉得自己连董卓都能诛杀,那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所以王允不再能够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尤其是在如何对待董卓余党的问题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可是董卓的凉州兵依然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原本这些凉州兵的将领们在董卓被诛杀后,都觉得大势已去,惶惶不可终日,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兵将领们纷纷打算各自逃亡。
吕布多次劝王允将这些人赦免,这样就能打消这些凉州兵的不安,甚至还有可能收服他们,王允也一度试图这么做,但最终还是认为应当处罚凉州兵将领并将凉州兵解散。
而当王允准备解散凉州兵的消息传出后,很快便闹得满城风雨,最终甚至传成了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以泄恨。
原本这种谣言是很容易被攻破的,但王允之前有过将与董卓有旧交情的文学家蔡邕处死的败笔,无形中为这一传言大大增加了可信度。
贾诩之前也为董卓效力,为了自保,贾诩主动找到了李傕、郭汜等人,劝他们说:“现在长安城里正商量着如何将凉州人斩尽杀绝,如果你们各自逃亡,小小的一个亭长便能将你们擒获。
不如干脆向西收拢部队,带兵攻向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成功,那就能打着天子的旗号征伐天下,如果失败,再跑不迟。”
认为贾诩言之有理的凉州将领们决定联合起来,在将凉州兵聚集之后,李傕、郭汜等人率兵向长安城进发,一场史称“文和乱武”的动乱就此爆发。
王允依仗的关东军队在骁勇善战的凉州兵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李傕、郭汜等人很快便打到了长安城下。由于长安城城防坚固,凉州军队并没有能够很顺利地攻破长安城.
但不久之后由于城内士兵叛变,凉州兵则在“里应外合”下突围了进去。
负责保卫长安的吕布在与凉州将领们展开巷战后兵败,最终只能率领着百余人的部队逃出长安。而凉州将领们则纵容士兵们烧杀抢夺,长安城内官吏和百姓的死伤达到上万人。
吕布出逃前曾劝王允与他一同逃走,但王允决心为朝廷守节,没有随吕布一同逃走,最终王允被李傕等人杀害。
攻下长安后,李傕等人挟持了汉献帝,凉州这帮将领就此把持了朝政。他们本来也打算为贾诩封侯,但贾诩坚持说自己只是为了自保才出此计策,谈何功劳,坚决不愿接受。
在李傕等人把持朝政期间,关中百姓深受其害,这些人为了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和自己在军中的权威,只要军队缺钱粮了就放纵士兵劫掠,最终导致关中百姓人口锐减,贾诩多次在其中调停但终究无果。
凉州兵将领们的倒行逆施最终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不久后这些人便因为争权夺利而开始互相猜忌,最终爆发了内讧。
先是李傕杀死了凉州兵中的另一位重要将领樊稠,之后又是郭汜和李傕互相猜忌最终导致交战。双方交战的最高潮之时,李傕挟持了汉献帝到自己的营中.
而郭汜则是直接把前来劝和二人的公卿劫持了,天子和公卿都被像棋子一样任人掌控,东汉朝廷的颜面彻彻底底地被踩在了脚底下。
后来李傕、郭汜二人在凉州将领张济的调停下得以和解,而贾诩则在经历了这一次次内乱之后最终决定离开朝堂另投他处。
不久之后,汉献帝终于在董承等人的护送下成功出逃,摆脱了李傕和郭汜二人的控制,献帝出逃后,郭汜被他的部将所杀。
脱离掌控的汉献帝好不容易回到了东汉旧都洛阳,但不久后又被曹操迎接到了许昌,曹操派兵攻打李傕将其击败并斩首,而自己则从此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也从此便名存实亡了.
在文和乱武这场动乱爆发后,本来还能苟延残喘的汉王朝,自此再无回天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