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网_列表在线网
列表在线网 > 知识列表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编辑:列表君 时间:2024-02-19 19:40:23来源:列表在线网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一、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二、各家之解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那么为什么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受宠者是卑下的,得到宠爱又怕失去会感觉惊恐,失去宠爱则更令人惊慌不安;受辱时惊恐,失去时又害怕辱再来也会惊恐,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为了天下这个更重要的价值可以奉献生命,这样的人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了。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宠辱谁能不动心

由十一章以来说明,人须能用物而不为物用,不为物累。但能利物,而成为无为的大用。因此再进而说明人生宠辱境界的根本症结所在,都因为我有身而来。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惊震心态,甚之,有所谓得意忘形者。

宋代诗人便有“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的故作解脱语!无盐是指齐宣王的丑妃无盐君,历来都把她用作丑陋妇女的代名词。其实,无盐也好,西施也好,不经绚烂,哪里知道平淡的可贵。不经过荣耀,又哪里知道平凡的可爱。这两句名诗,当然是出在久历风波,遍尝荣华而归于平淡以后的感言。从文字的艺术看来,的确很美。但从人生的实际经验来讲,谁又肯“知足常乐”而甘于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圣哲如老子等辈。其次,在人际关系上,不因荣辱而保持道义的,诸葛亮曾有一则名言,可为人们学习修养的最好座右铭,如云: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2)天下由来轻两臂

“轻两臂”的故事,见于《庄子·杂篇》的《让王》篇。“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所以庄子也说:“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老子亦因此而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的基本哲学。再进而说明外王于天下的侯王将相们,所谓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的最大认识,必须以爱己之心,来珍惜呵护天下的全民,发挥出对全人类的大爱心,才能寄以“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的重任。这也是全民所寄望、所信托以天下的基本要点。同样的道理,以不同的说法,便是曾子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人道以有积为贵,以不积为患,而物之得失不可把握,以至于福祸无端,故此,常令人患得患失。贵大患若身。人蔽于物,就会以物立己,以物为身。物的变化,无论是顺着自己,还是逆着自己,都会患得患失,宠辱若惊。

(2)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宠为下,宠什么为下呢?这里的下,指天之道为上,人之道为下。事天者为上,事物者为下。积道之虚者,为上德。积物之有者,为人之下德。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天之道,虚静无状,无物可得,无物可失。人之道,则不然,有形者,可得可失。得之以为得,失之以为失,故荣辱若惊。

(3)什么叫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会感到忧患,是因为我以物为事,以人道之有积为身,是以贵大患若身。为吾无身。如果我不以人道之有积为身,而以天道之不积为身,人与天和而为一,同于虚无,则我何身之有呢?故谓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人道之身,故无积,无积故无可得可失。既无可得可失,我又有什么好患得患失的呢?

(4)以人道为政者,为目不为腹,故以身殉物。为政以天道者,为腹不为目,不以身殉物,而以身合道,以道为贵。如此,才可以把天下寄予给他。

(5)不以身殉物,则能贵身。贵身者,贵其天德也。积天德者,方能府天下,是以天下才可以寄之于圣人天德之府。可寄天下者,因其不害人。

三、我之体悟——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读过《人类简史》的人可能都知道: 智人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的原因,不是因为直立行走,不是因为语言(这些其他人种也做到了),而是因为智人有讲故事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可以让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想象共同体 ,这正是人类大规模合作的前提。宗教也好,政治也好,国家也好,企业也好,都是一种想象共同体。这种故事力极大的推动了人类世界的发展,形成了人类世界的繁荣文化。

但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人类的故事力发挥了其“好的一面”,即推但“恶的一面”也在无形之中生长。

而这个“恶”的一面,就包括人类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这种分不清楚,让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活在头脑中,而不是真真切切的当下。所以我们才会有老子这里说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辱”和“大患”不过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东西,可是我们对他们的重视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

可能你会问,那又怎么样?我觉得不会怎么样,故事力即想象力正是我们有利的工具,我们今天争取到的成就哪一项不是有赖于它。

关键是老子说的后两句“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这明显是对更高的人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你如果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当然要去追求这个更高的标准。我觉得这也一定程度的解释了第二句——“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可是,我知道了更高标准是什么,就能做到吗?你也许会说,“能”——不就是每次出现“宠辱若惊”的时候,都告诉自己“不行,我得做到宠辱不惊。”——如果这样就有效,那一本名言警句小册子,就足以让我们披荆斩棘,无往不利了!

我这样说,不是想否定《道德经》,恰恰相反,我正是认为《道德经》说的是真理,才更想思考如何去实践这些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头脑”。

本章暂且提出这个问题,待我日后悟到,再来言说!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 宠辱若惊01,贵身若大患0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0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身若大患?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04;及吾无身,吾有何患05?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06;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07。 今 译 世俗之人得到宠爱、受到污辱都感到惊恐。看重自身就如同有大的祸患。什么叫得宠爱、受污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爱为至上,受污辱为卑下。得到宠爱会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会惊恐不安,这就叫“宠辱若惊”。 什么叫看重自身就如同有了大的祸患呢?我所以会有大的祸患,就是因为我看重自身,假如我不看重自身,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忘记自己而能贵重自身为天下百姓做事的人,才能把天下大任寄托给他;能忘记自己而爱惜自身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人,方可把天下大任付托给他。 评 议 本章是讲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才能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生哲学。具体地说,本章含有两层内涵:其一,含有宠辱不惊,不患得患失的思想。“宠辱若惊”,是指世俗患得患失而言。其二,含有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思想。 老子认为,世俗之人,患得患失,得宠与受辱皆惊恐不安,故曰“宠辱若惊”。而有修养的至德之人,非同凡俗。“宠辱”一样,本不足言,世俗之人,“以宠为上,以辱为下,自萌好恶之心,故得之失之皆动其心”(林希逸说)。 老子曰“贵身若大患”,是从反面而言,其中含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哲理内涵。林希逸的训释极为明白,他说:“身者,我之累也,无身则无累矣。人反以为贵,是不知其真身之身也。知其真身之可贵,知其真身之可爱,虽得天下,不足以易之。人能如此,则可以寄托于天下之上矣。‘寄托’二字,便有天下不与之意。此章两‘何谓’自有两意,乃古文之妙处。” 注释 01 宠:宠爱。吴澄曰:“宠,犹爱也。”辱:污辱。若:乃,而,亦。惊:惊恐,惊慌。句谓:得到宠爱,受到污辱,皆感到惊恐。河上公曰:“身宠亦惊,身辱亦惊。” 02 贵:吴澄曰:“贵,犹重也。”若:犹如也。与前句“若”字意不同。患:祸患。按:楚简本《老子》、严遵本、帛书乙本、王弼本皆作“贵大患若身”。吴澄曰:“‘贵大患若身’,当云‘贵身若大患’。倒而言之,古语类如此。” 陈鼓应说:“王纯甫说:‘贵大患若身’,当云‘贵身若大患’。倒而言之,文之奇也。古语多类如此者。(《老子臆》)这句话,前人注解多不妥,王道 (字纯甫)的解释为优。焦竑《老子翼》录王纯甫之说。”(《老子注译与评介》) 03 宠为上,辱为下:谓得宠爱为至上,受污辱为卑下。按:此两句,楚简本、王弼本作“宠为下”,误。今据景福碑、陈景元本、李道纯本。 04 有身:即有自我,亦即没有忘掉自我。 05 及:假如。高亨说:“及,如果,假设之辞。”(《老子注译》)无身:即无自我,亦即忘我。 06 若:亦作乃、而解。寄:寄托。 07 托:托付。


读道德经有感 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 得知若惊,失之若惊

第十三章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



荣宠和耻辱都让人担惊受怕,重视灾祸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

受宠的人处于地位比较低下的时候,是被动接受由宠带来的好处。受宠的时候担惊受怕,总是害怕会失宠,就像古时候皇帝身边的红人,总是害怕失宠,不再拥有身份地位和物质的给予,甚至被打入“冷宫”。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那什么是贵大患若身,为吾有身呢?

就是重视祸患荣誉,如同重视生命一样。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有一副真实的身体,整这里我们应该称之为“相”,就是我们被别人看到的样子。

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作为一个被人看到的“相”,那么又有什么好害怕祸患的呢?

就是如果我的生命不以身体的逝去为标准的话,我是不会惧怕祸患伤害以及死亡的,可是现实是我们就是以这种“相”,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所以,像重视自己身体一样重视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

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



2



功名荣辱在身,皆是因为有其身而受之。

就像之前玄学里有一句话,叫做你都不知道你拜的是哪个佛,叫什么,能保佑你什么,你就瞎拜,人家能保佑的到你吗?



很多对于除了自己之外的能量接受的经验,都是因为我们拥有的这个身体能够接收这些能量。这些能量包括,爱,喜欢,厌恶,欣赏,等等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和关系,都是因为我们拥有能够接收这些的身体。



所以对于不管是宠也好,辱也好。只要是来自外界别人给予的反馈,就都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处于在不对等的情况。宠大多是处于在一方的力量和能力远远大于另一方,愿意给予自己的帮助和付出。而辱也是处在于一方对于另外一方的情绪上的排斥和力量的不平等而做出的情绪或行动。属于生命,能量,时间,情绪以及物质的给予和反馈。



3



我们重视荣誉,重视灾祸,总是害怕荣誉的失去和灾祸的到来,本质都是害怕失去当下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今天跟朋友聊了关于恐惧的问题。很多的问题都来源于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失去的恐惧等等。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我们是时时刻刻被别人看见的个体,是代表我的我的身体,如果我的身体没有了,那我也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所以我们会这么的在意荣辱和灾祸。可是当我不在意我的身体的时候,这些对我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有一句话叫做“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以前问过我一个朋友,我说你爱你媳妇吗?他说爱,我说如果你媳妇得了重症,只能用你的命换她的命呢?他说就是如果要我死,才能够救活她的话,我愿意去死。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夫妻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就是举个例子。但是我们能够真实看到例子的,就有救火的消防员,救人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火焰的灾祸会对自己造成多大的损伤。还有现在抗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想过说,这次疫情过后会有多大的荣誉,都是拿自己的命在前线奋斗,救人。








4



所以最后两句,就很好懂了,对于

像重视自己身体一样重视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

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



这样的人并不是说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指一个群体,一个相信这种精神的团体,能够做到这件事情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安稳幸福。


《道德经》第十三章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宠辱对我们来说都是令人不安的,受宠若惊。

贵大患若身:你把荣辱看得和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你才会惊慌。是身体重要,还是别人对你的宠辱重要?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宠辱皆是身外之物。

何谓宠辱若惊,我得到宠的时候,我一定要心存恐惧,因为这很难得,我不能失宠。

一般地说是宠为上,辱为下,老子不是这样看法的,老子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宠为下。宠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好的事情。小孩被宠坏了,干部被宠还了。最 明显的例子和珅。

有人提拔你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是好事情。很多人最后进监狱了。

何谓贵大患若身:身体把大患带给我们,就好宠辱把大患带给我们一样,都是我们特别应该提高警觉的大患。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我如果没有身体,我还有什么后患呢?

所有的坏事都是身体干出来的。要做到无我。

有了身体,我们就很容易受外界的引诱,回过头来,伤害自己的身体。但不能将身体不要了,那样连好事都做不了。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你要把身体奉献给天下,你要担任天下万物的生存重责大任,而不是只考虑你自己一个人,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为天下万物所寄,然后你就无我了,你就与天下万物共存,你就没有荣辱了。

你读老子的书,他始终告诉你,有无是同样的,没有分别。道纪很玄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