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资料简介
鲁迅的简介,及个人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个人简介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鲁迅的个人简介
请详细说明哦~~~~
解析:
鲁迅个人简介
鲁迅个人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若要了解鲁迅,就要读鲁迅的书。 当前我们学习鲁迅具有重大的意义。
先从他的弱点、缺点和历史局限性谈起。鲁迅讲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鲁迅还说过,要求一本书完全没有错误,那没有一本书可读;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没有一个人配活。鲁迅也是一样的,他很认真的,非常严谨,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他就讲过,日本国民性中无论有什么负面因素,但有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认真。鲁迅是很讲认真的。他认为中国人有个毛病,叫作“马马虎虎”。上海“1·28”事变以后,有个晚上,上海人噼里啪啦到处敲脸盆,放鞭炮,大声吆喝。日本海军陆战队就出动了,以为中国人要反抗,要造反了。结果没想到中国人不是要跟他们打仗,而是因为那天发生了月蚀,上海人是要从天狗的嘴里把月亮救出来,而不是在救中国,不是在救上海,也不是在救同胞。日本人喘了一口气,回去睡觉去了。这就是认真的碰到了不认真的,互相隔膜得很。鲁迅再认真也有疏漏。《呐喊·一件小事》文末注明的写作时间是1920年7月,但是我们到北京图书馆查查北京《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就可以发现,1919年12月1日《一件小事》就已经发表了。怎么可以发表在前,写作在后呢?显然是鲁迅把这篇小说的写作日期弄错了,疏忽了。
鲁迅的学问是很渊博的,我们能跟鲁迅比学问吗?他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即使如此,你要从他的文章里挑点硬伤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我们知道,1930年成立了一个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2月7日, *** 把左联五烈士连同20多个烈士一起在上海龙华给枪毙了,接着就通缉鲁迅。鲁迅为了避难,躲到上海黄陆路一家日本人开的旅店叫作“花园庄”,在那个地方他碰到一位日本学生,叫长尾景和。有一天,一位日本妇女向他问路,他苦于道路不熟,无法作答。这时,一位中国的中年绅士用流利的日语代他回答了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中年绅士就是鲁迅。
当时正值春节前后,天气很冷,花园庄旅店的大堂里,摆着一个炭火盆。有一次鲁迅在烤火,看见长尾景和也在烤火。长尾景和知道这位绅士日语很好,就问他对日本的情况是不是了解。鲁迅说日本什么地方有温泉,什么地方开樱花,了如指掌。长尾景和见他知识这么渊博更为佩服,可他不知道鲁迅在日本留学了7年。过了几天,两人又在大堂聊天。长尾问了很多医药方面的问题,结果鲁迅对答如流。长尾景和惊异地说,我们日本三个博士加起来都没有您的学问大。他不知道鲁迅是学过医的。后来他拿了一本《呐喊》,说:“先生,您学问这么大,中国有个作家叫鲁迅,在日本也很有名气,但他的书不大好懂,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解释鲁迅的作品?”鲁迅先生说:“在下就是鲁迅。”长尾景和肃然起敬,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位绅士就是名震东瀛的中国作家鲁迅。这样两人的感情更为亲密,分手时,鲁迅给长尾景和题了一首诗作为纪念。1961年,长尾景和托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将这个条幅带回中国,现收藏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这个条幅上写有一首七言绝句:“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落款:义山诗。同志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真正的《鲁迅全集》。
鲁迅的思想非常的广泛,非常的深刻。比如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鲁迅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第二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中国历代一乱一治,一治一乱。鲁迅追求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样时代,就是中国人真正摆脱奴隶的命运,赢得做人的资格,人性全面发展的时代。大家觉得这个思想很新。但本世纪初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就提出过这种见解。鲁迅作品的经典地位都是无法摇撼的。鲁迅好像是蜿蜒曲折的长江黄河,千秋万代奔流不息。当前我们学习鲁迅不仅要学他的某些写作的技巧,更主要是要弘扬他的精神。因为他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民族魂”,这是鲁迅去世以后上海民众在他的棺木上覆盖的锦旗上写的三个大字。什么叫“魂”,“魂”就是精神。
鲁迅第一是爱国主义的精神,第二是坚韧的战斗精神。文化有其民族的根基,中国人不可能都去吃肯德基和麦当劳,我们还要吃我们的涮羊肉、芝麻火烧。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不能把这个和科学混为一谈,这也是鲁迅的精神。鲁迅的精神是万古长青的。
据说,李立三要发给鲁迅一支手枪,鲁迅说别给我,我怕误伤了自己人。对于左的文风,鲁迅很 *** 。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是,周扬编的《文学月报》刊登了一首长诗《汉奸的供状》,其中有“当心,你的脑袋一下就要变成剖开的西瓜!”鲁迅说,“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骂一句爹娘,扬长而去,还自以为胜利,那简直是阿Q的战法。其实好的工农之中,不随口骂人的多得很,不应该染上上海流氓的习气。可见鲁迅强烈反对左的文风。组织路线上的左的倾向鲁迅同样反对。当时“国防文学”倡导者主张,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要写抗日题材的作品。鲁迅就说,不写抗日题材的作品也可以抗日,《红楼梦》就不是抗日的,它也是好作品。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如果要抗日你不允许吗?为什么非要写抗日题材的作品才能参加统一战线呢?“国防文学”倡导者也有右的倾向,说无产阶级如果掌握领导权就会把同盟者吓跑。鲁迅认为,统一战线必须有个核心,怎么能够把无产阶级的领导责任取消呢。跟上海左翼文化界某些领导人发生矛盾时,鲁迅是很动感情的,他见了冯雪峰就说,这些年我被他们摆布得可以。但是今天,有人把鲁迅摆在 *** 的对立面,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跟鲁迅发生矛盾的是所谓“四条汉子”,他们当时在上海是孤军作战,跟陕北的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他们的很多做法并不是秉承延安精神的,周扬并不能代表整个 *** 。鲁迅否定的不是革命,鲁迅认为周扬的做法不是真正革命者的做法。鲁迅讲到,革命政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阵线政策,我是看到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的加入这条战线。所以鲁迅至死都是佩服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是站在中国 *** 的对立面。有些人根据他们的政治情绪来重新描绘历史上的鲁迅,很多问题被他们搞走了样。关于如何了解鲁迅,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读鲁迅的书,读16卷本《鲁迅全集》。
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什么时候时弊消亡了,鲁迅的文章也就失去了现实针对性,仅存留其历史文献价值。现在鲁迅的书很好卖,新版《鲁迅全集》经常脱销。很多人读鲁迅的书,就是通过鲁迅作品来了解中国的过去,洞察中国的现在,展望中国的未来。鲁迅作为社会批判家,只要社会上有不公正、有苦难、有腐败,那就会有鲁迅的声音、鲁迅的身影。人们从鲁迅的作品里能够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今天讲的只是我心目中的鲁迅,你们可以不与我一起共享。重复一句,要了解真实的鲁迅,就应该去读鲁迅的书,你不会感到深入宝山,空手而返。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生平——bayye整理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锒铛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bayye专图勿盗图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是近代无产阶级作家,拥有先进的思想和救国救民的心,在学医期间受到新思潮的刺激,依然 决定 弃医从文,想要通过文字解放人们的思想、救亡国家。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 文化 、思想等方面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其中很多的名言警句令人深思。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鲁迅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迅的生平简介
鲁迅1881年出生在一个士大夫大家族,七岁开始结束启蒙 教育 ,十二岁在三味书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并对艺术和课外书籍有着很大的 兴趣 。然而,十三岁那年,鲁迅的祖父深陷科场案子被关进监狱,加上父亲病重去世,家道中落,这些经让他看清了社会的冷暖。
1898年,鲁迅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下面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开始读先进的 自然 和社会科学,深受新思想的影响。1902年,鲁迅 毕业 后公派到日本 留学 ,先在弘文学院学习语言,然后到仙台医院专门学校正式学医,期间接受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反清革命,并决心放弃 医学 从事文学创作。
鲁迅回国后,在浙江的两所师范学堂任教,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蔡元培请鲁迅担任教育部的官职,并任教于不同的学校。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陈独秀等人的宣传,鲁迅备受影响,参与了五四运动,并发表了《狂人 日记 》等名篇。1926年,鲁迅赶赴厦门大学当文学系教员并担当 国学 院教授,两年后创办《奔流》,并1930年主导了左翼最佳联盟创立。1936年五十五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
鲁迅的文学成就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课本。《社 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学期,《风筝》(选自杂文诗集《野草》)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1919),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先生晚年完成了一部小说集《 故事 新编》(1936年出版)。《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新型的 历史 小说的写法。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后鲁迅回信婉言拒绝。蔡 登山 在《鲁迅爱过的人》一书第九章《平生风义兼师友——台静农与鲁迅》中提到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事的详细经过:“ 至于鲁迅在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多年来未得其详。1989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陈漱渝到台静农的台北寓所对他的访问中,台静农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那年9月中旬,魏建功先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订婚宴,北大同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前往 祝贺 。席间半农把我叫出去,说北大任教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奖金的评委之一,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名额。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半农以为不妥,他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候选人。但是,半农先生快人快马,口无遮挡,他怕碰鲁迅的钉子,便嘱我出面函商,如果鲁迅同意,则立即着手进行参加评选的准备——如将参评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准备推荐材料之类,结果鲁迅回信谢绝,下一步的工作便没有进行。鲁迅在9月25日接到台静农写于9月17日的信,当天就立即写信给台静农作了回复。在信中,鲁迅首先对刘半农 ‘为我、为中国’的好意,表示深深的感谢,接着他以‘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故‘不愿如此’的明确态度,断然拒绝了刘半农的提议。他还以他曾翻译过《小约翰》的作者望·蔼覃(F.W.VanEeden)未能获奖为例,说明‘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还很多,‘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鲁迅的社会评价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很少批评外国侵略者,而只批评自己的民族。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勇敢的面对现实,确确实实的“活”着,不自欺,鲁迅认为是头等大事。鲁迅同时倡导“拿来主义”,外国的一切东西都可以拿过来,并且“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使自己成为这些东西的“新主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或许是由于 政治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鲁迅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