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网_列表在线网
列表在线网 > 知识列表 >

大清受命之宝

编辑:列表君 时间:2023-05-22 20:11:20来源:列表在线网

乾隆皇帝的兴趣广泛,博雅好古,印玺也特别多。清人何圣生的《檐醉杂记》载,乾隆十一年的时候,交泰殿里就藏有二十五方印玺,印文和用途各自不同。

制驭六师之宝,是乾隆二十五印玺之一,通高10.8cm,印面17×17cm。墨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整戎行”之用。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

其“以整戎行”,皇帝控制管理全国军队,颁布指令时,即钤此宝。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史记·秦始皇本纪》:“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李商隐《隋宫》有“玉玺不缘归日角,绵帆应是到天涯”的诗句。徐令《玉玺记》:“玉玺者,传国宝也。”印信是中国古代政府机关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中国人用印信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明清帝后宝玺》弁言朱家溍)

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谓玺,印是大臣所用。是有规矩的,不然,是会掉头的。玉玺是御玺的俗称,正确、专业的称谓:宝玺。明朝的宝玺基本上均为青田石、白石质、寿山石等,明朝有二十四宝玺,其中皇帝奉天之宝为唐宋之传玺(《明史》卷七十四;《明会要》卷二十四;《明官史·木集》);清朝的宝玺用料更繁多,除玉外,还有栴檀香木、檀香木质、金质、水晶、玛瑙、骨质等等。秦始皇帝取玉,刻而为之。面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清朝二十五方御用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满文“皇帝之宝”、栴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从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故称为“玉玺”。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玺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光阴流转日新月异,“传国玉玺”虽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数隐数现,但最终伴随着皇帝一同淡出中国历史。

  • 上一篇:徐绍航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