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美
美的形态有哪些
美的形态有哪些,美的世界姚紫嫣红,景象万千。然而美的形态有很多,今天我们将详细聊一下美的形态有哪些,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仅让大家参考哦,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1)优美
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画面:依次出现:
自然景色:杭州西湖
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维纳斯
(2)壮美
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壮美的外在形式常突破或违背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感受。
画面:依次出现:掷铁饼者、高山大河、海洋
二、优美和壮美的区别
优美和壮美没有质的区别,但从量的方面可以作如下的区分。
1、空间形体的大与小。
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量上的强与弱。
4、性质上的刚与柔。
5、式上的规则与奇特。
第二节 崇高
一、崇高的特点及审美特征
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崇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
画面:依次出现:
自然中的崇高
艺术中的崇高
社会生活中的崇高
二、崇高与壮美的联系和区别。
1、从形式上看,崇高与壮美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在空间形体巨大的事物上,既可以说其壮美,又可以说其崇高。
2、二者之间的区别。
1)空间形体巨大的事物要划入哪个范畴,则看其在内容上与人的关系如何。看它与人是敌对的,还是与人是同一的。同一即壮美,敌对即崇高。
2)在审美感受上,壮美感是人对与之同质的雄伟事物的欣赏,是从快感到更大的快感;崇高感却是人因战胜了一个可怖的.对立体而产生的快感,是由痛感转进为快感。但是,从人类的实践力量发展来看,崇高客体有可能向壮美客体转化。
自然美的形态有哪些
一、形式美
形式美主要是自然物的色彩、音响、形状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的契合,对这种自然美的欣赏往往表现为直觉。
彩虹
这种自然美一听一看,就能强烈地感受到美,比如看到天空中缤纷的彩虹,顿时就可以感到美,并不需要借助想象、联想,也不需要经过一番思考。
1、单项美
直线、曲线、红色、绿色、圆形、方形、某一乐音……都是单项美,它只是以一种形式方面的因素令人感动愉悦。
词情画意自然美
单项美在生活中是存在的,但它的美是低级的美,是很有限的美。
2、综合美
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综合美。因为任何一个自然物实际上总是由多种形式因素组成的,如果人们的欣赏不只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兼及整体,就能强烈地感受到综合美。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主要是色彩美,但也包括色彩美在内的整体美。
《白居易研究》
韦应物《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主要是声音美,声音也不是单一的,它时高时低,时远时近,错落有致,构成一个整体。
形式美主要以其单项的或综合的形式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相契合,构成和谐而具有价值。
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是有共同性的,因此,形式美基本上是共同美。但是,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同,教养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以及民族的生活习惯不同,各个历史时期、各地域、各民族的人们的生理、心理结构也还有差异,因此形式美和形式美感都还有一定的差异。
美的基本形态
一、美的存在形态
按照美在不同存在领域性质的不同,美的存在形态有: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
1、自然美
大自然给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审美领域。比如朝阳晚霞、春花秋月、长河落日、园林田野等,都是自然美。大自然以其美景秀色,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精神享受,自然美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量,。
(1)自然美的形态
a、 奇险美
悬崖峭壁、古树参天、惊涛骇浪、雷鸣电闪、瀑布高悬等自然景象,令人产生惊心动魄的感觉,这就是奇险美。
b、 壮丽美
辽阔的大海、浩瀚的沙漠、旭日东升、夕阳晚照、辽阔的天空、无边的草原、起伏的林海等,常常给人以胸怀开阔的感觉,从而产生壮丽美。
c、 幽静美
幽谷溪流、清潭印月、空山鸟鸣、月明星稀、浓荫翠盖等景色,再配以幽雅的人文景观,令人觉得似在“世外桃源”之中,此即“幽静美”。
d、 秀丽美
花红柳绿、彩蝶翩翩、小溪丁咚、山清水秀、雨后彩虹等,给人的是一种秀丽美。
(2)自然美的产生
自然美,美在何处?人们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自然美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有人认为自然美是人的意识作用于自然的结果。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a、 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在于它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及和谐、节奏、比例等,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持这种观点。
b、 自然美不在于自然事物本身,而且还在于自然事物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之中。
c、 有人否认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而认为是人的意识、想象或概念作用于自然的结果,从柏拉图到黑格尔,从休谟到康德,不少人都持这种观点。
可以说,自然美的产生既有自然属性的根据,又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人们对自然美的发现、感受和欣赏都联系着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换言之,自然美是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相关联的积极生活内容的赏心悦目的形象展示。
(3)自然美的特性
自然美的特性之一在于其客观性。我们用“自然”这个总括的专门名词来表明自发性、直接的生活、感性、可感觉的对象:风景、植物、动物。自然美所赖以依存的自然物,是根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人类虽然可以通过实践去改变自然,征服自然,但必须遵循自然本身的活动规律。由于自然物的这一特点,就使自然美所赖以呈现的自然属性(如声音、形体、线条、质地等),也必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自然美的特性之二在于其形式感。所谓形式感,即大自然之基本外形唯一作用于人的精神、感觉的能力。自然物的色彩、光泽、比例、秩序等形式因素和自然属性虽然不是自然美的根源,但是由于自然美主要是以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因此,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正因为作为审美对象的大自然具有生动、具体、清晰而又鲜明的感性形式,才能直接唤起人的美感。所谓“纯粹的自然美”,指的就是自然物的形式美。
2、社会美
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 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人所组成的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各种制度、各种活动方式等之中的美。社会美又可分为:
人的形象美、内在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等方面。
(1)形象美
人的形象美是人类本身最直接的审美对象。
形象美属于自然美还是社会美?
人的形象美不仅在于外表,而且在于其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内涵。
(2)内在美
内在美是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的美。
具有思想和创造力,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之一。可以说,人的内在美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得到体现的,是社会美的主要形式之一。
内在美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条件。首先,善是首要的条件。其次,知识也是形成内在美的重要条件。此外,内在美的形成还与人的能力、性格、气质等有密切的关系。内在美的形成要靠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但更要靠自我约束和自我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