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修供养
普贤菩萨道场
普贤菩萨,是梵文音译,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 ,或 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是将妙善、妙德、贤德普施一切众生之意。
同诸大菩萨一样,普贤也没有真实的来历。《第二菩萨经迹经》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旬,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子名泯国,即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通常供奉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右边,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文殊菩萨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1]
普贤菩萨道场
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普贤,梵语称“邲输跋陀”。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普贤菩萨当时为第八王子“泯图”,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样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更应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就如同“青香光明无垢世界”。同时要教化无量的菩萨,令他们心地清净,都能趣向大乘佛法,使这种发大心的菩萨都充满他所化度的国土世界。宝藏佛即为他将“泯图”这名字,改号为“普贤”,并授记他未来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普贤菩萨道场
普贤之名始出于三曼陀罗菩萨经,后广见诸经而成普遍之信仰。据《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载,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守护法华之行者。台宗二百题卷十立有相,普贤论题,依礼忏诵经之有相行,达成感见普贤之旨。
道场处地普贤菩萨道场
峨嵋山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位于四川中南部的 峨眉境内。“峨嵋”是《诗经》中形容女子秀眉的用语。主峰万佛顶之金顶海拔3099米,山下的平原地区海拔400余米,相对高差在2600米以上,雄冠国内诸名山。《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普贤菩萨住地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3000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普贤菩萨道场
据记载,东汉时期的隐士蒲 公一次入山采药,见一只野鹿,“追之绝顶而无踪”,忽见奇光。蒲公疑惑不解,特向当时西来华的天竺僧人宝掌请教,宝掌告诉他说:“此是普贤瑞相,于末法中守护如来,现相于此,化利一切众生。”恰巧,峨眉这一奇观与《华严经》所记普贤菩萨住地十分相似和吻合。《格萨尔王传》中说:峨眉山像一头步履矫健的白色神象,这和普贤菩萨骑象登山创建道场的记载极其吻合。佛经中记载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天上的事物与人间是对应的,天上有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人间有普贤菩萨住地峨眉山似白色神象。
普贤菩萨道场
注:《华严经》在东晋时传入中国,因此自东晋时便开始把峨眉山当作普贤菩萨道场。《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大乘经》载:“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普贤者,苦行也。”《华严经·清凉疏》曰:“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白象是普贤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峨眉山寺庙中的普贤塑像多骑白象。峨眉山的洗象池,传说普贤菩萨每次骑象过此,必在这口池里汲水洗象,然后才登上金顶,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为了歌颂普贤菩萨的功德,连缠生在冷杉枝干上的松萝,当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贤线”,认为是普贤菩萨特意在悬崖陡壁上挂起这些长线,引渡信徒登绝顶。
普贤菩萨道场
在汉代以前,峨眉山原为道教天下。峨眉山纯阳殿附近的千人洞,传说就是吕纯阳修道成仙的地方,被封为“天下第七洞灵陵太妙之天”。附近的十字洞,相传也是吕仙剑划而成。至今在神水阁前,还留下刻有“灵陵太妙之天”的大石碑。旁边还有“大峨”石刻,传为吕纯阳之手迹。佛教传入峨眉山,始于晋代。印度高僧宝掌和尚,最早结茅庵于金鸡峰,后遂改名宝掌峰。尼泊尔阿婆罗和尚,以树皮盖殿于海拔2300多米的八十四盘之上,名为化城寺,俗称木皮殿。但在当时峨眉山还是道教盛行。东晋时,道教的乾明观首先改为佛教的中锋寺。隋唐以后,佛教兴盛,在山上普建佛堂,许多道观也纷纷改为寺院。至清顺治年间,山上最后一座道观纯阳殿,也被僧人改建,峨眉山终于一统为佛家天下。当时全山有佛寺38座,庵堂72所,僧侣3000多人,香火鼎盛。许多梵宇琳宫,依山而建,有的隐藏于翠林树海之中,有的耸立于高山峻岭之巅,有的建于深壑幽谷之内,有的筑于危崖绝壁之畔,与峨眉山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1]生日普贤菩萨生日:农历二月二十一
护佑[普贤菩萨是属
龙
和属蛇
人的本命佛]普贤菩萨道场
普贤菩萨是属龙和属蛇人的本命佛,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称“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默默的守护龙年和蛇年出生的人,使您实现最大愿望,除掉各种小人,增加领导者的权威,使您人生如愿以偿,幸福美满。因此龙年、蛇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与之缘深的普贤菩萨之本命佛法像,能获菩萨护佑,灾邪远离,延年益寿并有意外收获。普贤菩萨道场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阎浮堤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 “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颜详。据之,子、寅、辰、午、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佛经记载,该十二兽即十二生肖,他们均有相应的一位菩萨化导、护持。这就是信众所称的本命佛,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本命佛”是与十二生肖者磁场最接近、感应力最强的佛。诚心信奉,本命佛的灵体自然旺盛,能使众生逢凶化吉、事业顺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
属龙属蛇人与普贤菩萨感应力最强,因此龙年、蛇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与之缘深的普贤菩萨之本命佛法像,能获菩萨加倍护佑,灾邪远离,延年益寿并有意外收获。
心咒ōng suō gā yā suō hā
唵 梭[口+舍] 嘎呀 梭哈
金刚萨埵心咒ōng bān zhā er sà duǒ hōng
嗡班扎尔萨埵吽
又写作:“唵班杂(儿)萨埵吽”。
发音注解:
普贤菩萨道场
嗡:这里建议读作(ōng),佛教咒语里的“嗡”和“唵”都是对古梵语“om”的译音字。尔:读音(er轻声),在咒语读诵中,轻声念,一带而过。
吽:发音为(hōng轰),也有书注音为(hòng)。
功德简介:
念修金刚萨埵咒实有不可思议、无量无边之功德。
金刚萨埵为一切众生菩提心的本体,其性坚固如金刚故名“金刚”,亦名金刚心菩萨,一切众生由此萨埵之加持力而发心。与显教之普贤菩萨同体异名,为一切如来之长子。
学佛皈依后,发愿起行,从闻进修,在前行中多生阻碍,有宿生、现生之罪业障等。因罪从生,自心有垢能障菩提,故于此清净违缘罪、忏悔还出方便,应所修学。惟大小显密忏法,共有多种,密乘中以修念金刚萨埵为最胜法要。
金刚萨埵忏罪法,为密乘行者四加行之一,人人必修,以一、倚仗力;二、决除力;三、对治编行力;四、拔业力等四力具足,消灭众生之诸恶业罪障得令清净。此一切恶念,令不增长。能破一切烦恼,增长无量无边的福智。偶有过失错误遗漏之处,诸尊护法不将为咎。
在密教中,普贤菩萨化现为金刚萨埵,强力灭罪之本尊。
而由金刚萨埵宣说的百字明咒,除了忏罪之外,还可以赐予悉地,获得定境与三昧。
真言三昧
耶-萨哈萨
释义:①平等 ②萨怛鑁(生佛不二之种子)
常念真言,可与佛或菩萨感应,增慧修福,驱魔辟凶,护身健体。
十大愿王普贤菩萨为十大愿的愿王,代表一切菩萨的行愿,菩萨发心修行,又称为入普贤愿海。
普贤菩萨道场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涅槃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众生),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一心思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与智光,普照世间(世间智),愿为开示出世间智,愿令众生悉得安乐,愿普称赞一切诸佛所有功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十)。
四十卷本华严,第四十卷,一般称为《普贤行愿品》。经文是普贤菩萨为菩萨众说的,先长行,次偈颂。长行中揭示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沸,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顺趣而入……则能成就普贤菩萨诸行愿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2]
一者
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二者
称赞如来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三者
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四者
忏除业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
五者
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六者
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七者
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八者
常随佛学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我愿常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九者
恒顺众生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我常随顺诸众生,圆满无上大菩提。
十者
普皆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
普贤菩萨道场
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其姓名,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悯其无依,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名之拾得。
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普贤延命经记》指出: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
偈文选四句偈普贤菩萨道场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
警众偈普贤菩萨道场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
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法句经·无常品》原文
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品
普贤菩萨道场
这一卷经,在华严全经之末。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下面就是详细分述十种广大行愿。”这十种广大行愿,便是成就如来功德的法门。华严是经中之王,而这一卷经,在全经之末,列示如来功德,正是经王的归根结穴,可见这卷经,在整个佛法中的地位了。……华严是经中之王,而华严的归根结穴,在于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的归根结穴,又在于净土。所以古代大德,把这一卷经,特别提出,和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楞严经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并行——称为净土五经,是有其很深长的意思的。
——苏州灵岩寺释妙真法师[3]
普贤菩萨道场
讲到这个地方,想起来普贤菩萨过去在一个寺院里做行堂。出家人吃饭都聚会在斋堂里边一起吃斋。斋堂的桌子就这么两边摆着,人就对面坐,每一个人面前有两个碗,一碗盛饭,一碗盛菜。普贤菩萨就帮人来添饭、添菜。她的腰上挂着一围小瓶子,里面装着酱油、盐、辣椒、胡椒粉等等的调味料。你要咸的,她就给你点盐;你要酱油,她就给你倒上一点。你要什么,她就给你一点什么,这就是满众生的愿。但是有的时候她给人一点盐,这个和尚就说:「我不要这么多,你给这么多做什么!」等一会又有一个人要盐,她就给少一点。哪个和尚又说了:「你再多给一点嘛,好像吃你的似的,这是公家的嘛,你这么孤寒!」或者有人没有出声,你给她调味料,她就说她不要;或者你就不给了,她又说你看不起她,你对她不好了。所以普贤菩萨也不容易满众生愿。普贤菩萨道场
哪么是不是就不满众生愿,不管她呢?众生越这样,你越要去行这苦行。你行苦行,有人骂你、打你、看不起你,这就是在考验你,看你诚不诚心。所以我们修道的人不要怕难,越难越要去做去。譬如,你扫地,有人骂你:「你一天到晚扫这个地干什么!有什么好处?」你也不要管她。哪么你是不是可以故意这么一天到晚扫地,令人发脾气呢?也不应该的。总而言之,无论行什么道,你行得对了,就是有人骂你,你也不要管;你行得不对,有人说你,你就赶快要改。什么事情都是一样的。——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宣化上人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