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成语
形容美味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美味的成语有哪些,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成语当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的方面,中国的特有文化,以下了解形容美味的成语有哪些。
脍炙人口、其味无穷、津津有味、垂涎欲滴、五味俱全
一、脍炙人口
白话释义: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朝代:五代·
作者:王定宝
出处:《唐摭言》卷十:“皆脍炙人口。”
翻译:都是美味的`食品
二、其味无穷
白话释义: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四书集注·中庸》:“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翻译: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这是真才实学。
三、津津有味
白话释义: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朝代:明
作者:朱之瑜
出处:《朱舜水集·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
翻译:优秀的作品越读越觉得有趣
四、垂涎欲滴
白话释义: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朝代:唐
作者:柳宗元
出处:《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
翻译: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五、五味俱全
白话释义: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朝代:西汉
作者:戴胜
出处:《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翻译:,酸、苦、辛、咸、甘,谓五味。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十二食指人在一年十二个月中所吃的不同食物
三牲五鼎
词义: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词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典故: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例句: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哀梨蒸食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典故: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馔。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语典故: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成语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饱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语典故: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成语典故: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语典故: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成语有垂涎欲滴、食指大动、垂涎三尺、五味俱全、齿颊生香。
一、垂涎欲滴
释义: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也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
出处:邹韬奋《经历·贫民窟里的报馆》:“但是在我这样的一个穷小子看来,确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老实说,确也有些垂涎欲滴! ”
二、食指大动
释义: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译文:楚国人献给郑灵公一只大甲鱼。公子宋和子家将要进见,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
三、垂涎三尺
释义: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
出处:老舍《赵子曰》第三章:“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须子和皮。”
四、五味俱全
释义: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五味俱全。”
五、齿颊生香
释义:指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
出处: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我只爱駪夫家的双红姐,说着还齿颊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