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镇
同大镇、长临河、烔炀、柘皋等四个历史文化老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六家畈古民居、三湖梅、洪家疃等民俗风情;唐咀水下居巢古国、银山智人等遗址;环湖流域的吴楚文化、淮军文化和焦姥文化、巢父文化。
环湖十二镇之三河古镇环湖十二镇
三河地处巢湖之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水乡古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曰:“三河镇在安徽合肥县南八十里,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三水贯其间,故曰三河”。距合九铁路站7公里,成为合肥、黄山、九华山以及巢湖旅游风景区中的重要旅游城镇。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是镶嵌在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有“装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
三河镇文化底蕴浓郁,以各种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形成了古镇游的一大看点。三河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第一剧目《小辞店》就取材于三河二龙街上发生的故事。至今民间仍流传《小辞店》里发生的缠绵纯洁的爱情故事。三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民间仍自发举行龙灯、闹旱船、跳河蚌舞、赶庙会等活动,端午节时,人们做粽子、玩龙船;中秋节日仍玩火把;婚丧嫁娶,仍抬花轿、闹花船、请“良玩”;前有姓氏后有郡的民俗灯笼仍高挂在每户人家的门楼之上,保存着淳厚的民风。
民俗看点
踩高跷、赛龙舟、玩龙灯等传统民间娱乐,备受游客欢迎。
美食
三河古名“鹊渚”,也是遐迩闻名的酿酒之乡,三河米酒是当地一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河的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取南北菜系之长,集徽、川、淮扬菜之大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菜肴风味。传统宴席——“八八席”、“八四席”,无不传递出饮食文化的底蕴,三河酥鸭圆面、三河米饺和三河臭豆腐被称为“三河三绝”。米粉虾、豆腐面鱼汤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让你回味无穷。
特产
三河古镇(简介交通实景游记)主要特产有羽毛扇,茶干,米酒和牛角梳,这些特产的技艺都是先辈们一代代的传承下的的,《走遍中国》走进三河古镇(简介交通实景游记)对这些古老的技艺进行的拍摄拍了五味茶干与多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菜肴和古城墙、杨振宁客居、刘同兴隆庄、李府粮仓以及羽毛扇、制杆秤、牛角梳、弹棉花等等画面。
环湖十二镇之同大镇同大镇位于皖中腹地,庐江县北部,东连巢湖、南接铜陵,北临“千年古镇”三河,西有京九铁路。合铜、同白、新白公路穿境而过,白石天河、杭埠河左右环绕。水陆交通发达,是合肥、九华山、天柱山、黄山旅游黄金线的一块
风水宝地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同大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绿色食品”中华绒螯蟹、巢湖银鱼、虾仁、紫荆村韭菜、岗头村胡萝卜等农产品畅销全国。“京亚、藤稔、巨峰”等早中迟熟葡萄适销各大中型城市。已形成水产、水果、蔬菜、棉花、优质稻等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兴隆食品公司、同鑫水产食品公司、同大棉业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正悄然兴起。
庆复禅寺
庆复禅寺地处新河古镇以南五百米,距离三河镇9公里,九华山百岁宫方丈、安徽省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释慧庆所建,是安徽僧尼学院培训基地。
清光绪年间,当时的曹庵庙迁址曹家墩,原名佛元庵。新中国成立后因新河小学扩建,曹庵庙被占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落实了宗教政策,经庐江县人民政府批示,准许易地重建曹庵庙并更名为庆复禅寺。为建造庆复禅寺,九华山百岁宫住持释慧庆大和尚弘扬佛法,广结善缘集资、筹化,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整个禅寺建设,历时六年。1994年春破土奠基,费资数千万元,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为庆复禅寺寺名题字。庆复禅寺均为仿古建筑,背东面西,以放生池、拱桥为中轴线,依次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方丈阁、五百罗汉堂、眼光娘娘殿等。其中卧佛殿中的玉佛为江北之最。庆复禅寺是人们放松心情、远离尘嚣的好地方。
明清古建筑
胡氏宗祠位于西湾村,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庐江县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祠堂,属县级保护文物。祠堂座东朝西,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由前、中、后三进大堂及厢房组成。中间有天井院,门厅敞阔,气势恢宏。正堂七间九檩,柱梁及藻井上遍施彩绘。大堂和每间穿廊都有雕梁画栋,设天花藻井。胡氏宗祠有34排过梁和146根柱子,分别代表胡氏34个支系和146个房份。文革期间,部分雕梁画栋和彩绘被视为“四旧”,惨遭毁坏。现主体尚存,胡氏族人自发捐款近百万元进行修复。此祠堂是了解明清建筑特点的好去处。
环湖十二镇之白山镇环湖十二镇
白山镇环境优美,人杰地灵。集镇边有海拔120多米高、象雄师高踞的白石山,与巢湖岸边的袁家山遥遥相对。“白石冬雪”自明清时起就是庐江县有名的“八大景”之一,山上古木参天,茂竹修长,掩映在半山腰的晴雪寺古色古香,更有望湖亭、仙女池、十八塔、钓鱼台等诱人景点,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白石天河象一条弯弯曲曲的白玉带依傍、护卫着白山大地。白山镇面积105平方公里,集镇面积1.6平方公里,辖 23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 6.2万,耕地面积5.1万亩。自古以来,白山镇就是周边乡镇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经贸繁荣。镇水陆交通便捷,省道盛(桥)同(大)公路穿境而过,东连庐巢路,西接合铜路,邻近沪蓉高速、合九铁路;市道庐纵旅游公路穿过白山镇中心,直抵巢湖,是白山镇南北交通主动脉。白山码头可停泊千吨船舶,经巢湖可通往长江等各大水域。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直达省际旅游客车。
据悉,未来合肥市将规划建白山机场。
环湖十二镇之盛桥镇龙灯与垅埂
每年的春节期间,在庐江盛桥镇垅埂村一带,人们总要走村串户地玩龙灯。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阵阵,热闹非凡,给当地的村民带来热烈的节日气氛。相传在唐贞观年间,老天久旱无雨,百姓们苦不堪言,天上玉皇大帝知道民间的灾情后,立马指令一条白龙去长江取水降雨,以缓解人间的旱情。白龙接到指令,腾云来到长江上空,当看到人间旱情严重,庄稼无收时,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多取了些水去降雨。有道是天上一滴水,人间流成河,结果造成了人间山洪暴发,一下淹死了很多人。玉帝知道后,便派人将白龙斩首。白龙被斩后,托梦给了唐朝皇帝李世民,诉说了自己的冤情。太宗李世民梦醒后,便下旨让人按他梦里的白龙形状,用竹篾扎成龙的身子,一节一节的,头尾共有九节,然后用纸糊上,在纸上画出许多鳞片,让人烧香膜拜,以示祭祀。后来,人们在龙的身体内点上蜡烛,到了夜晚,远远望去像一条真龙。人们又把一节一节的龙身,用绳套连接在一起,扛在肩上走村串户,到处玩耍。从此,玩龙灯这一习俗一直在民间沿袭下来。
古井
环湖十二镇
古井,距镇东北四华里,是金城寺原址留下的一口千年古井,该古井于1987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广物保护对象。据文物专家考证,此井的红砖和圈法当属唐代所独有,据测算,距今已有1200多的历史,井口数十道2-3寸深的印痕,足以说明其历史悠久和繁华。现古井仍水源充足,旱年不干,水质清洌、干甜,当地居民一直还在饮用。仙人洞
位于马蹄井西约100米的山坡下,有一洞,名曰仙人洞。此洞有上下两条进出口,上口缝很小,一人攀进甚费力,下口为一壑。一进洞,有一约15平方米露天小院,院内有近似石桌、石猪等石物,四壁有野兽洞。民国十余年间,曾有游人题诗一首,贴于洞壁。诗曰:“云隐龙池扫不开,洞内奇境似天台,多年胜迹信尤在,想是仙人跨马来。”
板桥
距镇治西六里许的圣桥河上,有一独木桥,名曰板桥。据高氏谱记载:500年前老板桥有人说是千年板桥,板桥究竟有多少年历史,已无准确记载。
老板桥系柏树质。相传在清道光年间,板桥被洪水冲走,后置一新板桥,未几,老板桥在无为县被人藏于草堆中学雄鸡叫,高姓发现找回。逐两板桥并列河上,新板桥也系柏树质,仅数十年即朽,老板桥依然如故。
老板桥系中药良材。人们削屑熬汤,曾治好多种疾病。但在过去,高姓人认为是本姓龙脉,是神桥,不让削屑,凡被发现者常罚酒席赔礼。1981年庐江县交通局在板桥处建一水泥钢筋桥,老板桥抬至高家韶家保存。
山丘
铁脚山:距治西五公里,海拔105.6米,据清光绪云,因山麓出铁而故名。五马山:距治西北五公里,海拔54米。
下砾山:距治西一公里,海拔140米,亦名下流山。据清光绪《庐江县志》云,上流有桃花洞,但未查到。
杨妃山:距治西北五公里,海拔67米。
河流与湖泊
盛桥河:发源于冶父诸山,由西南流向东北,穿过盛桥镇后折转东南,流入兆河,全长18公里。
兆河:距治东四公里,旧时称造河,但不通水,正式挖通于1953年,它沟通白湖、巢湖。接塘串河、顺港河、盛桥河之水,由南向北流入巢湖汇注大江。全长12公里。
涧湾河:距治北三公里,发源于柴湾,流入巢湖,全长三公里。
白湖:(与后湖、排子湖相连,统称白湖),距治南六公里,位于无为、居巢、庐江三县区之间,湖围六十一公里,面积约157.7平方公里,它是由断层下陷而形成的。旧时,白湖与后湖、沙湖、黄坡湖相注,由史家口汇西河流入于长江。1953年因兆河开通,湖水流向原来南下改为北上,经兆河注入巢湖,汇入长江。1956年围湖造田,建立国营白湖农场。
巢湖:又名焦湖,距治北六公里,位于肥东、肥西、居巢、庐江之间,面积782平方公里,湖周港汊三百六十余条。根据古代传说,于吴帝孙权赤乌二年(公元240年)七月二十三日戊时,由地层下陷而成,水经居巢区裕溪口入长江,是我国银鱼主要产地之一。
环湖十二镇之槐林镇环湖十二镇
槐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巢县神墩遗址距镇西2000米,是一个成椭圆形的高台大土墩。土墩表层布满陶片和瓦砾,经考古专家考证,这里是古人曾经生活过的场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先民们选择有水源的高地居住,既依赖自然,又防御水患和野兽侵袭,充分体现了他们聪明智慧,也证明了槐林镇古老而又文明的历史。槐林镇因槐林嘴得名,槐林嘴是伸向巢湖内的半岛,岛上栽植了大片中槐,故称槐林嘴。当今嘴上仍有个槐200余亩,是个槐花盛开、环境优美的地方。槐林嘴上的巢湖庙,与巢湖北岸的中庙隔湖相望,为姊妹庙。当年香客如云,香火旺盛,可惜原庙宇被毁于日寇的炮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得以恢复重建,使这里又成为风景名胜和佛教胜地。槐林镇的老街临湖而建,历史悠久,至今不少古民居依存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镇区范围向南拓展,已建成了4平方公里的新镇区。新街道布局合理,整洁宽畅,楼房鳞次栉比、商贸繁荣昌盛。街景花园如诗如画,居民小区温馨如春,被誉为“皖江山水名镇”,巢南的“苏南”。槐林人历来崇尚文化,重教兴文,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教事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跻身于全市先进行列。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槐林灯歌古朴典雅,优美动听,传唱不衰,成为巢湖民间艺术中的奇葩。
环湖十二镇之散兵镇环湖十二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依银屏山而居,傍巢湖水而息,青山绿色间,历练着一支仁智之师,演绎着一段传奇故事。古老的散兵地名,源于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项羽所部兵散于此。屹立镇东的楚歌岭仍见证着当年的四面楚歌声。传承至今的散兵地名,是战争的休止符,和平的画外音。今日的散兵镇,历经2000余年的沧桑,由一个小渔村演变成了一个建制镇。2004年,又由原散兵镇、高林镇合并成了新的散兵镇。镇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万余人,辖9个村(居),是巢南经济重镇。银屏山,是散兵生态旅游之乡的重要标志。这里仙境传奇,人文荟萃。
一、生态绿色传统食品的产地:绿茶、香椿、蕨菜、珍珠菜、水晶石榴、巢湖三珍等山珍湖仙闻名遐迩。“巢湖银尖”绿茶获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
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基地;清朝著名爱国将领丁汝昌的故居——汪郎中村,兵工厂、战地医院等新四军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遗迹,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三、山水人文传统旅游的胜地:银屏山、楚歌岭、仙人洞、牡丹花、后洞三潮、笑泉等构成了一系列的名胜景观。银屏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四、今古传奇传统文化的宝地:吕洞宾仙人洞炼丹、剑插笑泉(孝媳泉)、霸王石、牡丹仙子等传说无不美丽动人、脍炙人口。
环湖十二镇之中垾镇环湖十二镇
中垾镇位于巢湖市西郊,南濒巢湖,距省城合肥50公路。合裕公路、淮南铁路、华东电网穿越而过。水陆交通、邮电通讯十分便捷。镇域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耕地4.5万亩。中垾镇位于合裕公路沿线,巢湖市西郊中心镇,距巢湖市区14公里。镇域东与巢湖市区毗邻,南临巢湖水域、西连烔炀镇、北接柘皋镇,华东第二通道铁路线与合裕公路横穿镇区和镇域中部。具有靠城、靠湖、靠路的独特区位优势。中垾镇镇域总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耕地4.5万亩。“中垾农民美食城”是中垾镇的另一大特色。省道合芜公路从镇中心穿越而过,沿道两旁数十家各具特色的农家饭店酒家每天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赢得无数赞誉的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环湖十二镇之柘皋镇环湖十二镇
柘皋,中国古镇,是一个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淮名邑。它曾以“矤叴”之名刻记楚简,并以“橐皋”之名载入《春秋》,汉代设县。柘皋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名义上由张俊指挥的宋军在这次战争中先胜后败。战争结束后,金军退淮北归,宋军也退到江南,宋朝廷与金统治者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
白龙洞
柘皋名胜古迹众多,柘皋八景斐声方圆数百里,其中“而山白龙洞有着神话般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蛇在而山主峰龙洞内修炼。久之,白蛇得道变成白龙飞天后留此白龙洞,洞口宽约10平方米,洞深数里,其间布满石乳、石笋,且闻泉水叮咚响。“玉栏古桥”更有其不同寻常的历史渊源。相传元末朱元璋起义,遇元兵追杀,至柘皋河边,进退维谷,危难之际,一老丈从苇丛中推出一只小船,轻点竹篙,将朱元璋渡过河去。后明朝立,朱元璋在柘皋河上修一石桥,取名“遇难桥”,以报老丈当日救命之恩。后人见“遇难”二字不祥,遂改为谐音“玉栏桥”,相传至今。
浮槎山
浮槎山,山腰有浮槎寺。《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记载:“浮槎山浮槎寺,南朝梁建。”《天下名胜志》:“浮槎山有福严寺……山顶龙王殿前面有二眼泉水。”宋朝欧阳修曾作《浮槎山水记》,赞誉其为天下第七泉。
会吴城
在柘皋板桥境内,古河道西侧,板桥小学所在地。地名坛子山,面积约一万平方,经考证为东周村落遗址。史书记载,春秋周敬王37年(即鲁哀公11年,公元前483年),鲁哀公会晤吴侯于柘,筑坛缔结盟约。
魏典韦墓
东汉魏典韦墓,位置在柘皋油厂东侧,柘皋河西。
环湖十二镇之烔炀镇环湖十二镇
位于巢湖沿岸唐家嘴一带,在1800年前是中国南方大都市,因地震而沉入湖中,被称为东方亚特兰帝斯。
近年来,文物考古专家在烔炀镇唐嘴村前的湖滩上考古发现,在巢湖水下有座古城遗址,并在遗址发现完整的陶器、玉器、银器、等文物260件。
传奇将军李克农(1899--1962)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等职。解放后期被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军委情报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李克农将军就是烔炀镇中李村人,他的故居保存维修完整,“李克农故居”几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书写。
环湖十二镇之黄麓镇环湖十二镇
张治中先生故居张治中(1890-1969年),原名本尧,字文白,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著名的和平将军。其故居位于黄麓镇洪家疃村内,与其创建的黄麓师范学校遥遥辉映。
黄麓师范
由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1933年创办,安徽省第一所乡村师范,是一所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8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几万名各类人才,享誉海内外。校内景色宜人,校风优良,其内的思源堂、桂翁堂等值的一览。
相隐寺
相隐寺位于安徽省巢湖之滨的西黄山腹地的建麓村,距离黄麓师范2公里。曾经是一座高僧辈出的古刹,原名“白衣庵”,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末年,遣臣吴相(祖籍合肥人)目睹世事沧桑,以及明朝没落衰亡景象,回到故乡愤世出家,隐居于白衣庵。后清延请其出山,帮助治理朝政,未得应允,并说:“吾出家之志坚,指南即不向北矣!”由此则将白衣庵更名为“指南庵”。吴相即更法名万如。因其住于该寺,1991年妙安大和尚重修时遂改寺名为“相隐寺”。万如大师于此设书院执教,学生有48人,此后大师创丛林,兴道场,香火日盛。清咸丰三年,相隐寺毁于战火。光绪十五年,由齐齐、浩参而于金陵宝华山隆昌律寺任住持的浩净老和尚及行宽和尚共同修复。1949年后,相隐寺被彻底拆除。重建寺庙工程于1991年破土动工。
竺城寺
始建与宋宝佑元年(1253年),位于花塘乡周黄村一华里的墩上。大墩20亩左右,呈圆形,高约4米。四周挖有宽8米、深2米的护墩河。河水清澈,游鱼可见,河上架设吊桥一座,作出入通道。寺宇建于墩中心,座北朝南。
掇英轩
其前身是合肥市掇英轩文房用品研究所。该企业取名“掇英轩”即有艺海拾贝之意,将古代优秀的传统笺纸加工技艺拾取起来,继承与发展,为现代社会服务。
双亭老家
位于黄麓镇南部旅游观光大道和绿色通道之间,濒临巢湖,占地面积15亩,其中水面养殖7亩,因在水面上修筑凉亭两间而得名。餐饮以农家土菜为主,是集休闲、垂钓、餐饮、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好去处。
环湖十二镇之中庙镇环湖十二镇
环湖十二镇
中庙镇位于巢湖市西部边缘。地处巢湖北岸,因古寺居巢州与庐州之中而得名为中庙,素有“湖天第一胜境”之称。是皖中名胜古迹和神、佛文化汇集地。为加快中庙-姥山旅游开发,2005年12月,中庙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总面积为13.2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9000人。
中庙-姥山景区
中庙-姥山景区是国家重点开发的山、水、岛、庙多种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省城后花园、巢湖旅游重镇,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峰塔、圣妃庙、中庙、昭忠柌、白衣庵、古船塘、四顶山、孤山、鞋山,与周边的仙人洞、银屏牡丹、半汤温泉以及张治中、冯玉祥、李克农三将军故居等众多人文景观构成了巢湖风光旅游圈。
中庙街道
中庙街道是巢湖湖泊管理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巢湖东西湖交界处,巢湖盛产银鱼、刀鱼、风尾鱼、白米虾等多种淡水产品,水产品储量大,种类多,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中庙街道区位优越,厉来为巢湖水产品交易中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中庙位于巢湖北岸的中庙镇境内,与湖中心的姥山岛隔水相望。岸矶形如栖凤;庙宇红墙绿瓦,层檐叠嶂。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先时祭祀主巢湖波涛的太姥,后来也祭奉传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
历史上几经毁坏,至清代修葺完善前中后三殿,计70余间。一进大殿供神龛,描神鬼,琳琅满目;二进大殿为佛事活动场所;后殿为藏经阁,三层结构,稳重质朴。
中庙佛事活动源远流长。晨钟暮鼓,商贾云集,馨香祷祝,络绎不绝。
环湖十二镇之长临河镇环湖十二镇
长临河镇位于合肥市东郊,肥东县南部,北与撮镇镇接壤,东与桥头集镇、巢湖市黄麓镇毗邻,南与巢湖市忠庙相连,西与合肥市滨湖新区仅一河之隔。镇辖27个村,51000人,其中城镇人口6340人,镇域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万亩。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3.924亿元,财政总收入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2003年被合肥市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75平方公里,2006年城镇化水平14%。长临渔场垂钓休闲度假区
肥东县长临渔场南濒中国五大淡水湖之——巢湖,西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距合肥市仅25公里,占地面积5650亩,其中连片精养鱼塘3500亩,是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场内池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水质清新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相继开发建成“农家生态庄园”、“休闲垂钓园”等项目,修通了场内到每一塘口的道路。区内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结构良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渔场养殖品种齐全,养殖技术标准,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
长临河镇六家畈古民居
六家畈共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厅505间,厢房205间,走巷5条,吴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楼一座,花园两处。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都有高大的封火墙,砖雕木雕精细,建工考究。
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吴姓在六家畈老街北头西侧建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宗祠(民间有“六家畈祠堂一枝花”之说)祠堂为三进,每进五间,砖瓦结构,大门楼为宫殿式建筑,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门前有石鼓、旗杆,是吴氏出过举人、进士的标志。黑漆大门红膛黑字对联是“渤海家声远,兴隆世泽长”。厅前院内向西有一角门,通往清廷敕建淮军统领吴伯华的专祠,祠内挂吴伯华的画像,上方有金底黑字慈禧太后题颁的“寿”字横匾,两边还有李鸿章、李瀚章题的匾额。厅前院内有一长方形花台,植牡丹、芍药各一株,院南为花厅,门上题有“挹翠”二字。
瑰丽的四顶山
巢湖北岸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内有座山,因四峰骈列,故名四顶山。又因此山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把它列入名山大川。
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后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又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清代 、《合肥县志》、《巢湖志》和当代《中国名胜词典》、《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等书,均有记载。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店忠路33公里处东侧,紧邻店忠路,面积280亩左右,海拔高度73.4米,东南与巢湖市忠庙镇接壤,西与四顶山遥遥相对,北依羊羚山,距巢湖水面近在咫尺,离姥山岛仅3.5公里之遥,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山上林木葱茏,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林木覆盖率高达80%,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白鹭、斑鸠等珍稀鸟类繁多,且常年栖息在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理想的居住场所。
马鞍山林木、林地所有权为肥东县长临河镇湖光村、万石村所有。山麓现有40多户村民居住,居住人口120人。
吴邦国委员长祖居
吴邦国委员长祖居位于长临河镇老街东巷25号。面积110平方米,正屋四间,厢房两间,为青砖小瓦结构的皖中旧民居。
其祖居购置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吴委员长祖父吴显鲍在陕西做官,去世的时候吴委员长父亲仅6岁。其祖母靠小土地出租,勤俭持家,积攒了积蓄,后在亲属的帮助下购置此座住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吴委员长的祖母、母亲和唯一在祖居出生,年仅4岁的哥哥吴邦杰从长临搬迁到贵州。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当时吴委员长5岁,和全家回到长临,在祖居住两个多月。
1948年,吴委员长哥哥吴邦杰回到长临读书,在祖居住一年多时间。解放后,1950年,吴委员长父母送祖母和弟弟吴邦胜回长临,在此居住,后祖母和弟弟一直在祖屋居住到1951年。其后将祖居委托本家兄弟吴邦达照料。
1993年,肥东县政府对祖居落实了产权,给委员长父亲吴忠性(原吴家骥)核发了房产证。
1994年,其兄吴邦杰回到肥东,将祖居委托长临河镇政府代管。
鉴于年久失修,房屋损坏较重,1999年,县政府委托镇政府对祖居进行保护性维修,维持祖居的原貌和风格。其亲属陆续回到长临,来过祖居逗留。
定位环湖十二镇
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当前合肥发展大局,全市上下积极谋篇布局、创新实践。围绕这一主题,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于2015年6月23日举办了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来自省、市社科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深入研讨。本期理论版从年会论文中摘编了部分文章和观点,与读者分享。环湖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合肥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着力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如何立足环湖十二镇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依托“大湖”,烘托“名城”,把环湖十二镇打造成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现代特色小镇,已成为未来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突出特色取向
环湖特色十二镇建设,要放在打造“大湖名城”的总体布局中谋划,立足基础、放眼长远,在主导产业、城镇风貌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突出发展特色,紧紧围绕“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做文章,分类推进以旅游休闲、产业示范、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为主导的特色名镇。
一是突出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休闲特色名镇。依托环巢湖旅游大道和水陆交通网络,将十二镇山水、人文、传说、古迹、田园、湿地、美食和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有机串联起来,加强新型旅游产品的创新培育,让三国文化、淮军文化、巢居文化、巢湖神话等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旅游产品。加强与省内、长三角、国内外旅游圈的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国内外市场营销,以大事件带动(巢湖国际旅游节、中国智慧旅游城市论坛等),大平台依托,全媒体推广,打响环湖小镇旅游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目的地。
二是突出生态环保,打造商务会议特色名镇。借鉴瑞士达沃斯、北京国内外商务会议小镇的建设经验和经营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环境保护,在城镇规划、建筑设计、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注入“生态”理念,真正以生态为底,绿廊为链,河流为脉,打好生态基础。创新观念,加强与国家级专业协会联系,争取诸如世界湖泊论坛、中国城镇化论坛等全国性大会在当地落地,带动住宿、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会展经济以及观光、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发展。
三是突出产业示范,打造品牌产品特色名镇。以“产业有特色、基地有规模、产品有品牌”为目标,把调结构、树品牌、添活力作为环湖十二镇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烔炀万亩草莓基地、黄麓万亩葡萄基地、白山万亩
四是突出历史文化,打造人文内涵特色名镇。加强对历史遗存、古群落的修复保护。加大对同大、长临河、烔炀、柘皋等四个历史文化老街区,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镇的保护性修复,做到修旧如旧,传形传神,展现古镇的历史脉络;加大对六家畈古民居、三湖梅、洪家疃等的整治保护,提炼和再造民俗风情;加强对唐咀水下居巢古国、银山智人等遗址的开发,挖掘和弘扬文化遗产;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环湖流域的吴楚文化、淮军文化和焦姥文化、巢父文化等,让民俗文化大放光彩。苗木基地,建设集生态种植、观光娱乐于一体的若干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加大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槐林渔网、中垾锚链等园区经济的扶持,打造若干园区经济特色镇。加强对同大等产业基础较好,配套服务业发达的小镇的开发建设,打造若干重点产业功能区产业配套服务特色镇。
综上所述,推进环湖特色十二镇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要发挥市场决定、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作用,还要做到构筑统筹协调平台,强化顶层设计;构筑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构筑品牌建设平台,提升小镇形象;构筑文化发展平台,突出文化魅力;构筑体制创新平台,强化建设管理。从而形成整体聚合力,真正打造出合肥环湖特色精品小城镇。
旅游据了解,根据规划,环巢湖文化旅游畅想的基本思路是“1湖、2城、12镇、18景、24嘴”。在省级层面,环巢湖将来要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一起形成三山一湖的旅游龙头格局,成为安徽旅游发展的四驾马车之一。
“十八景”是环湖十八景区。这些景区从地理环境上已经形成了,但是有些在名称上面还要再进一步研究,正在参考武汉的东湖,杭州的西湖以及国际上有名的大区来进行景区景点的命名,当然所有命名的基础都是现在扎根乡土的已经形成的文化本底。
“二十四嘴”,环巢湖地域,特别是巢湖的水面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和特色,或者说也是合肥对环巢湖旅游规划和风景名胜规划的一大发现,巢湖嘴多,在过去历史上就有9头18嘴之说,有的经过历史的变迁,地理环境的变迁,可能头变成嘴,有的嘴消失了,新的嘴产生了,但是目前总体上根据摸排有24嘴。这些都是原生态的景观区,可以说是巢湖与其他的湖泊包括太湖与东湖相比,环巢湖最有特色的一个景观和观景区。
在环巢湖旅游基层体系建设中,正常旅游出行涵盖的“吃住行游购娱”被加上了新内容“体感悟”。将推动建设三层服务体系。第一层是依托环巢湖155公里大道与交通服务设施形成一体的九大驿站。驿站的内容主要包含停车、零购、鱼市、加油、公厕、导览等类似于一体,近期有望在北岸建设三处,总体上形成九个一级驿站,将来还会根据因地制宜的需要,建设与乡村一体形成的小型驿站。
第二层是就是驿站加美好乡村、美食示范村。游客在环巢湖旅游,将主要靠沿湖美好乡村来提供美食。为此,合肥市在大力推动环巢湖乡村旅游集群发展,重点推动肥东长临社区、肥西木兰社区、庐江齐咀村、巢湖河口张村、包河区沈圩等5县(市)示范村建设。按照三星级酒店卫生标准,改造重点推动的乡村旅游餐饮住宿卫生设施,重点解决餐饮加工和就餐不卫生、住宿场所卫生设施和环境不整洁等状况,吸引更多游客到乡村旅游休闲。
第三层是形成驿站加乡村加城镇,加休闲文化旅游项目格局。城镇就是正在规划的环巢湖十二镇,其中镇在旅游支撑服务性上面是综合性的,大部分的镇都会是吃住行游购娱的体现,为了进一步体现时代特点,满足游客和休闲的需要需求,要在环巢湖地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社会资本,文化旅游建设者,共同建设水上运动,特色休闲,健康养生等项目,与驿站、乡村以及合肥正在规划的十二镇,总体上形成将来环巢湖休闲旅游服务体系。据介绍,这些工作现在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的已经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环巢湖大道绿化建设同步开展。
合肥万达文旅城环湖十二镇
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岸边,由万达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其中文化旅游投资190亿元,计划今2013年开工,2016年建成开业。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占地面积100公顷,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规划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内容。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建成之后,将可容纳5万名游客,日接待量达10万人次,年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安置数万人就业。让合肥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名城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巢湖半岛巢湖半岛
包括“环巢湖十二镇”之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两镇一街”全范围。
巢湖半岛位于巢湖北岸黄金中点
,南临巢湖、北依浮槎山-岱山山脉,西接环湖首镇长临河古镇,东与巢湖中垾镇接壤,距合肥滨湖新区、省政务中心仅约20分钟车程。
精美图集环湖十二镇自然与人文美景
活动环湖十二镇
合肥市将围绕环巢湖策划一系列文化旅游特色活动。如:举办康体运动赛事,包括铁人三项、国际马拉松赛、自行车公开赛、国际骑游大会、全国自行车嘉年华、环巢湖青春毅行、越野赛;举办文化采风活动,包括环巢湖风光摄影、环巢湖景点画家写生创作、环巢湖景点作家采风、环巢湖最美景区景点评选;举办民俗活动,包括花车大游行、渔火节;举办文化创意活动,包括第三届文化旅游项目对接会、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合肥国际音乐节、全国广播电台台长看合肥、中外媒体看巢湖集中行。
产业环湖十二镇
2016年8月23日上午,市发改委副主任程宗好主持召开环巢湖十二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规划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招商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分管负责人和发改委负责人,环湖十二镇各镇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规划编制单位阿特金斯(深圳)有限公司首先介绍了环巢湖十二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初步构想,相关市直单位、县(市)政府、县(市)发改委、环湖十二镇负责人围绕环湖十二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结合工作实际和各地发展特色优势、制约因素,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性的思考以及对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程宗好副主任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巢湖十二镇产业发展规划,希望通过规划编制,对环湖十二镇的产业体系构建、产业升级、旅游开发提升进行统筹布局,同时突出各城镇自身发展特色,把环湖十二镇打造成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特色小镇。为高水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程宗好副主任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是要把市场导向引导好。
无论是规划编制还是现实运作,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争取落到实处。二是要把相关的规划和政策结合好。
规划要统筹考虑国家、省、市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当地相关规划和政策,寻找结合点,避免规划冲突。三是要把投资主体引导好。
项目投资主体的选择,政府或市场,要提前思考和谋划,便于项目将来落地。四是要把自身的条件利用好。
特别是各镇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特色,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五是要把各方的智慧汇聚好。
规划编制是系统性的工程,凡是有利于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力量、信息、资源都要汇集,都要为规划做好服务。六是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给予该项工作积极的支持和配合,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特色小城镇风貌据合肥在线报道,合肥编制完成《环巢湖地区乡土景观导则》。导则从宏观、微观两条线索,以大量优秀案例、图片素材阐述乡土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打造风光秀美、品质一流、独具特色的环湖景观提供技术支持。
环湖小城镇“一镇一特色”
近年来,合肥对环湖特色风貌进行统筹谋划,在乡镇特色风貌塑造方面,合肥市规划局编制了《“环湖十二镇”特色小城镇风貌总体控制规划》。规划提出长临河、中庙、散兵、黄麓、烔炀、中垾、槐林、柘皋、盛桥、白山、三河、同大等“环湖十二镇”风貌特色保护和利用原则,明确各镇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突出产业调整、旅游发展、生态建设和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关注建筑风貌与地域人文的关系,为各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项目建设提供规划引导。
为加强对环巢湖地区山水生态景观的保护,协调环巢湖地区景观风貌,突出环巢湖地区景观特色,合肥市规划局编制完成《环巢湖地区乡土景观导则》。导则从宏观、微观两条线索,以大量优秀案例、图片素材阐述乡土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展示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宏观层面从滨水景观、山林景观、村镇景观、圩田景观、渔业景观和人文景观六部分内容着手,实现保护合肥周边自然生态肌理,整治村落环境,挖掘人文历史,整合农业经济景观的目标。微观层面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着手,以案例素材库的形式提出体现乡土景观的微观做法和技术指导,展现合肥地区自然、人文风貌。
文化遗产和空间规划相得益彰
环巢湖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为加强该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相关部门开展了《合肥市环巢湖区域历史人文资源调查与规划融构》研究,对环湖区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构建环巢湖历史文化遗产和区域空间建设规划相结合的框架,在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促进文化产业复兴。
2014年,合肥市规划局开展了环巢湖地区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汇集了行业内外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对环巢湖乃至江淮地区传统建筑风貌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出该地区特有的建筑风貌要素。通过将传统风貌与现代建筑功能有机结合,指导环湖地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好乡村等项目建设。
同时,为深入挖掘环巢湖地区文化资源,整合文化脉络,合理布局旅游项目,合肥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环巢湖文化旅游规划》。该规划系统地对区域文化碎片进行了分类研究,提炼出环巢湖区域“华夏家园”的文化主线,针对文化主线进行三大核心文化、九大大湖文化、五大生活文化、四大乡愁文化的项目策划,实现文化+旅游的产业体系,打造休闲业态产业链。规划通过环湖游赏廊道、主题乡村、旅游小镇、文旅项目的相互连接嵌套布局、产业统筹互动,实现廊道串联化、项目产业化、村镇联动化。目前,该规划成果已作为文化专项纳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
其他据悉,2017年开工的“引江济淮”项目将给巢湖带来新的机遇,环湖十二镇特色旅游规划将能不能渗透这些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