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网_列表在线网
列表在线网 > 知识列表 >

沉姓

编辑:列表君 时间:2023-08-01 07:03:24来源:列表在线网
基本介绍

沉姓

沉[沉、沈,读音作shěn(ㄕㄣˇ),不可读作chén(ㄔㄣˊ)]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子聃季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周成王姬诵封周公的庶子于凡国,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为伯爵国。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即记载有凡地。周朝凡国之君世为周王室卿士。在周厉王时,王室中供职的凡伯曾赋诗讥讽时政。西周末年的凡伯一如其先辈,公开讽刺、进谏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力求挽救走入寄途末路的周王朝。沉氏源出姬姓,周文王的第十子聃季的后裔是从凡国分封出于“汝南平舆之沉(沈)亭”,建立了沈国,在今河南省平舆、沈丘一带,为子爵国,君主皆称“沉(沈)子”。据史籍《水经·汝水注》记载:“汝水又东南,左会意水……又东经平舆县故城南,为意水县,旧沈国也,有沉(沈)亭。”沈国一直是位卑势弱,在春秋时期的强国争霸中左右为难,苦不堪言。因沈国地近强楚,故多依附于楚国,因而屡遭中原诸国的讨伐。周襄王姬郑二十八年(楚穆王芈商臣二年,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诸国联合征伐沈国,使沈国从此一厥不振。沈国作为楚国的同盟国,不得不在周简王姬夷十四年(楚康王芈昭二年,公元前558年)和周景王姬贵八年(楚灵王芈围即熊虔四年,公元前537年)两次跟随楚国讨伐吴国。

周敬王姬丐元年(楚平王熊居十年,公元前519年),沈子逞在伐吴国的战争中兵败,成为了吴国的俘虏。据史籍《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敬王姬丐十五年(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5年),晋国召集诸侯国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依附楚国的沈国拒不参加,于是晋国唆使蔡国出兵伐灭了沈国,并将国君沈子嘉押回蔡国杀害。沈国被灭后,国君沈子嘉的儿子逃奔楚国,成为楚国的司马,他曾力图复国,但惨遭失败,遂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沈氏。

在古代,“沈”与“沉”为同一字,这在典籍《字汇》中有记载:“沉,同沈。”因此,沈氏亦称作沉氏,读音同作shěn(ㄕㄣˇ)。

第二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顷王襄的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黄帝轩辕氏第九代季连:季连芈姓,季连氏。其裔至少典氏第六十七代、黄帝轩辕氏第五十六代楚顷王襄:楚顷王襄,名熊横,迁于陈邑,其后有沉纤氏,以封邑名称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沉氏、纤氏。关于沉纤氏所封之地,在魏、晋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阮籍的《东平赋》中有点明:“东当三齐,西接邹鲁。长涂千里,受兹商旅。力间为率,师使以辅。骄仆纤邑,于焉斯处。川泽捷径,洞庭荆楚。”纤邑,“东当三齐,西接邹鲁,”地在今河南民权县一带地区,由于地近故沉(沈)国地域,在古代,“沈”与“沉”为同一字,故称沉纤。

得姓始祖

冉季载。沉(沈)氏源出于姬姓,为黄帝之后裔,在周朝初年,周武王逝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当时的三监(武王以邶封震叔,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很是不服,商王纣之子武庚乘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周公旦组织军队进行征伐,最终平息了叛乱。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因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周公于是将这位有才干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将其叔季载封于沉(沈)国,又名聃国。“聃”可写作“冉”,古时的冉、沉(沈)、沉读音相同,所以季载又称冉季载。春秋时期,聃国被晋国唆使蔡国灭掉,季载的后代逃至楚国,为不忘亡国之痛,从此便以国为姓,称为沉(沈)氏。冉季载从而成沉(沈)氏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沉(沈)光照

宋淳熙十年癸卯七月十四生,公兴史,升以指挥官奉使平蛮而来,宋宝祐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九卒,葬武阳棉溪蒲竹山虎形。元配:陈氏,宋淳熙十二年乙巳二月初九生。淳祐七年丁未九月十三日卒,寿六十二岁,葬蒲竹山虎形。子四:俊龙、俊虎、俊杰、俊国。

沉(沈)光祥

宋于宗时人袭父,元公指挥官职奉,命二次来镇莳竹迨烽烟静息遂卜居武阳三里田后徙青坡里小牛园,卒葬三晨田月形生卒未详,葬同夫处。子四:俊清、俊洁、俊沅、俊涟。

沉(沈)光国

生卒葬未详。元配:李氏,生卒葬未详,子二:沉(沈)俊、沉(沈)庭。

沉(沈)光和

生卒葬未详,元配:何氏,生卒葬未详,子三,俊永堂、俊永勋。堂、勋二人无考,不录。

迁徙分布

沉(沈)氏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之间。春秋战国时期,逃至楚国的沉(沈)氏族人,仕楚为左司马,并世袭此官,长期居于叶(今河南叶县)。到秦汉时期,沉(沈)氏仍有多人为官,且地位均十分显赫,但也有数人辞官隐居,迁于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等地,从而开始了沉(沈)氏的南迁之旅,并且家族势力日渐扩大,不断兴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各种割据势力互相攻伐,加上“永嘉之乱”,使得中原士族大都南迁,沉(沈)氏族人也先后进入南方几大省份,并在当地不断生息繁衍,形成了“吴兴”郡望。此后沉(沈)氏以“吴兴”郡望为繁衍中心,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至唐朝以前,已散居于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家族日渐繁盛。唐朝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沉(沈)氏族人开始迁播进入闽粤两地,并且人丁兴旺,同时,唐朝沉(沈)氏在中国北方也得以新的发展,郡望与名人高官大量出现,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至唐朝,沉(沈)氏已散居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沉(沈)氏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当地沈族人不屑与审同音,变沈字为尤字,即为尤氏,故沈尤一家。到了宋朝末年,金军大举南下中原,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北方再次遭受浩劫,迫使中原沉(沈)氏再次南徙,其中赴今福建、广东等地之沉(沈)氏尤多,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后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八子,分居宁化、龙岩、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后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沉(沈)氏移居之始。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沉(沈)氏,又有多支迁往,进而又移居海外。沉(沈)氏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中国一大姓氏,并有一些族人由东南沿海播迁到海外,沉(沈)氏家族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家族。中国的沉(沈)氏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以上地区的沉(沈)氏占到了全国汉族沉(沈)氏人口的绝大多数。

沉(沈)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叶氏、尤氏均为沉(沈)氏分支,沈、叶、尤三氏均为季载后裔,可以说这三姓实为一家。沉(沈)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约八百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5%。

郡望堂号郡望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堂号

吴兴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著有《梦溪笔谈》。沉(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家谱文献

浙江武义武义沉(沈)氏宗谱五卷,(民国)沈双溪等修,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沉(沈)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民国)沈继福主修,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瑞金瑞金沉(沈)氏五修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八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瑞金瑞金沉(沈)氏六修族谱二十二卷,(民国)沈赞述撰修,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湘西岱山沉(沈)氏六修族谱不分卷,(民国)沈先积等主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兴堂沉(沈)氏四修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津沉(沈)氏族谱六卷,(清)沈兆沄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活字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清河沉(沈)氏族谱四卷,沈世远撰,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清河县沈儒林村。

上海宝山罗阳沉(沈)氏家乘摘要不分卷,(民国)沈延台纂,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嘉定县博物馆。

上海松江娄县沉(沈)氏家谱四卷,(清)沈朗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县博物馆。

上海金山枫经沉(沈)氏支谱三卷,(民国)沈邦垣续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上海九亩地吴承者已印书局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松江县博物馆。

上海青浦南村沉(沈)氏族谱十四卷,首一首、末一卷,(民国)沈乃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四卷。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县博物馆。

上海崇明沉(沈)氏宗谱不分卷,(清)沈世荣修,清道光间三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上海孝义旌门沉(沈)氏北支十三房上海支族谱,(清)沈维桢辑,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上海沉(沈)氏家谱六卷,(民国)潘翔麟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迁淮沉(沈)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明)沈绶编辑,(清)沈倩重修,潘培宽补修,沈徐行续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市图书馆。

江苏淮安迁淮续修沈氐宗谱六卷,(清)沈联璋编辑,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淮安市图书馆。

江苏南通通州沉(沈)氏宗谱十卷,首一首、末一卷,(清)沈歧纂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南通沉(沈)氏宗谱十卷,首一首、末一卷,(民国)沈来宜编辑,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印本六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丹阳云阳团洲沉(沈)氏族谱四卷,(民国)沈学义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有余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沉(沈)氏续修宗谱十卷,(清)沈信储、沈濬源等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晋陵沉(沈)氏宗谱十卷,(民国)沈友福、沈泉林等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师俭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六卷、第九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无锡粱溪沉(沈)氏宗谱十二卷,(清)沈惟康等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世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粱溪沉(沈)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沈景德、沈炯等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世余堂木刻活字印本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沉(沈)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民国)沈垣等修,民国八年(公元19l9年)世余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

江苏无锡沉(沈)氏宗谱八卷,(民国)沈荣康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澄江沉(沈)氏宗谱二十卷,(清)沈万端等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江阴澄江沉(沈)氏宗谱二十卷,(清)沈嗣绶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诵芳堂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山沉(沈)氏宗谱十二卷,(清)沈寿祺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阳沉(沈)氏支谱八卷,(民国)沈汝谦辑,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同文社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洞庭沉(沈)氏宗谱两卷,(清)沈兆瑛编,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江苏吴江沉(沈)氏家谱十卷,首一首、末一卷,(清)沈光熙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传钞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吴江沉(沈)氏家传不详,(清)沈桂芬辑,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吴江沉(沈)氏宗谱本支百世不分卷,(清)沈冠英订,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吴江友善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吴江县图书馆。

江苏沉(沈)氏族谱五卷,首一卷,(民国)沈士璜撰,沈松林校,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图书馆。

浙江杭州武林沉(沈)氏枝谱,(清)沈植枢修,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

浙江杭州钱塘沉(沈)氏家乘十卷,(清)沈绍勋辑,沈祖帛系增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西泠印社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图书馆。

浙江建德洋溪沉(沈)氏宗谱四卷,(清)沈增荣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渊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萧山长巷沉(沈)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清)沈豫纂,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承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宁波甬上万寿坊沉(沈)氏谱徵世系世传考不分卷,沈嘉寀、沈杞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兰风沉(沈)氏家谱六卷,(清)沈鹏飞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余姚兰凤沉(沈)氏家谱八卷,(清)沈承均纂,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文肃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余姚续修兰凤沉(沈)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清)沈德沧纂,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文肃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余姚兰凤沉(沈)氏宗谱十四卷,首两卷,(民国)沈开基、沈庆林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文肃堂木刻活字印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余姚姚西沉(沈)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沈作霖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余姚云楼沉(沈)氏宗谱六卷,(清)沈荫轩辑,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云楼沉(沈)氏宗谱四卷,(民国)沈铭钢、沈宝钢等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

浙江余姚沉(沈)氏宗谱四卷,(清)沈英瑞总理,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文肃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余姚姚江沉(沈)氏宗谱三卷,(民国)沈培基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聿怀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浙江余姚姚西沉(沈)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民国)沈景炎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余姚半霖沉(沈)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沈绍荣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有两部)、四川省图书馆。

浙江余姚虎潭沉(沈)氏宗谱,著者待考,手写本八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八~九卷、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浙江慈溪沉(沈)氏宗谱不分卷,(清)沈汝魁纂修,沈景旋续修,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初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慈溪师桥沉(沈)氏宗谱十五卷,(民国)沈嘉瑲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余杭县文物管理局、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慈溪师桥沉(沈)氏宗谱明六房行字世系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师桥沉(沈)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七年(公元19l8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奉化沉(沈)氏小房谱一卷,(清)陈瑞穹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写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平湖清溪沉(沈)氏家乘二十卷,(清)沈应奎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踏歌、中山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平湖武原沉(沈)氏迁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浙江平湖乍浦沉(沈)氏支谱不分卷,(民国)沈颂清、沈翊清等编,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海盐沉(沈)氏家谱,(清)沈拱枢编,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浙江海盐沉(沈)氏家谱不分卷,(清)沈守谦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湖州马要沉(沈)氏族谱七卷,(明)沈塾撰,明万历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湖州重辑桃邑沉(沈)氏宗谱一卷,(清)沈徵辑,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不全)。

浙江湖州吴兴马要沉(沈)氏族谱,(清)沈宸奎等修,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十六卷。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皋部沉(沈)氏谱六卷,(清)沈耀祖、沈士杰等纂,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两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敦睦堂沉(沈)氏源流族谱,(清)沈正逵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手写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

浙江绍兴会稽后桑盆村沉(沈)氏族谱六卷,(清)沈传泗等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敦睦堂沉(沈)氏源流族谱不分卷,(清)沈正达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手写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中望坊沉(沈)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清)沈元燮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浦阳沉(沈)氏西分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沈福灏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东阳白玉沉(沈)氏宗谱,(清)沈熙纂,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巍山镇。

浙江常山沉(沈)氏宗谱两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芙蓉乡岭上埂村。

浙江临海坊前沉(沈)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临海下沈沉(沈)氏宗谱,(清)沈元朗纂,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二卷、第四~五卷、第八~九卷及艺文五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浙江仙居乐安沉(沈)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湖南宁乡沉(沈)氏续修族谱十八卷,(民国)沈子章修,沈俊朝等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沉(沈)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下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湘西沉(沈)氏三修族谱不分卷,(清)沈云阶、沈义辛等纂,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八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湘西岱山沉(沈)氏族谱不分卷,(清)沈先觉纂,清咸丰九年(公元1851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沈氐房谱不分卷,(清)沈烈中撰,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四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洪城沉(沈)氏家谱不分卷,(清)沈拱枢辑,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沉(沈)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8年)文肃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玉祁沉(沈)氏宗谱三十五卷,(清)陈谟编,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玉祁沉(沈)氏宗谱四十卷,(民国)沈瑞炳等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享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淮安沉(沈)氏宗谱,(清)沈大炳等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同山沉(沈)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复印件一册(不全)。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长苍沉(沈)氏续修宗谱十七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承裕堂木刻活字印本抄本补配本十七册,缺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吴兴沉(沈)氏宗谱,(现代)沈晓龙、沈潜等修,199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沉(沈)氏宗谱(缙云梗堰),(现代)沈升多、沈振玉等修,1998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沈岙潘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沉(沈)氏族谱十八卷,首两卷、末一卷,(民国)沈继福主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清俊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武义武义沉(沈)氏宗谱五卷,(民国)沈双溪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注:

春秋时期,楚庄王有曾孙名叫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尹(今安徽临泉),又称光尹戌。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当时有个臣叫费无极,楚平王在他的蛊惑下赶走太子建,杀死伍奢父子,逼得伍子胥出奔吴国,后来又勾结另一个大夫鄢将师害死左尹钱宛,钱宛素来以廉洁出名,在楚国很得人心,他的被害在楚国激起了臣民的愤怒,沈尹戌便借助民众的力量,杀死了费无极和鄢将师,他也因此而获得楚人的敬重。沈尹戌的后代也称沉(沈)氏。

沉(沈)氏有南北二望族,一发详于河南,称为周系;一发祥于南京吴兴,称汉系。沈姓汉系名“宜兴堂”(今浙江吴兴县)。

汉系宜兴始祖沈荣昌(周系六十七世,又是汉系一世)的裔孙沈启承,南宋高宗绍兴间进士,官福建汀州府知府。沈启承子沈廷辅(太一郎)随父入闽,留居汀州府城,官山西巡按,谏议大夫,为入闽始祖。沈廷辅生八子,分居建阳、宁化,孙散居龙岩、长汀、清流、宁化,延平(南平)、连城、上杭古田。五世孙沈炽(千十七郎)生七子,迁居永定及广东梅州、大埔。

明初,沈那仔为广州右卫中朗,后迁居兴宁。入粤世系有“三善堂”、“四声堂”。另有一系为五代时从王潮南下入汀州。《吴兴沉(沈)氏五修族谱》载:先世居福建上杭沈家坊。《连城吴兴沉(沈)氏族谱》载:宋末湖州吴兴沉(沈)氏隐居福建清流丰山,复迁连城,明崇祯年间,沈仲仁、沈道仁因避乱迁居江西宁都。沈十三郎于宋嘉定十年由兴国三寮迁宁都会同里迎坑。清代沈鸿儒迁台湾教授,后代留居台湾。

出于汝州沉(沈)氏本源的族谱,可参考:

①湖北沉(沈)氏家谱,该家谱比较全面(从一房至十房)共一千多页,且有相关照片。记载从周文王后裔一世至今。字派从1993年玉笙族长组织沉(沈)氏家丁通过考证和查阅大量沉(沈)氏资料,已全部统一。从“允”字辈之后是“朝光显相金玉联芳体仁和义……”从现在开始可延续两千年。原国民党上将(东北海军司令、山东省主席、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后裔也参与家谱编排,很多海外族人也参与,此家谱记录较全。

②汝南沉(沈)氏浙江裔白湖世系(八韵世家,亦称吴兴世家)荷荫堂沉(沈)氏宗族谱典,癸酉(1993年)十六世孙玉笙修,谱典分十八门:谱序、谱例、谱源、纶音谱、字派谱、世系谱、户籍谱、名人谱、英杰谱、侨胞谱、烈士节妇谱、严父慈母谱、孝子贤媳谱、荷荫堂记、住址分布概况、艺文谱、继谱记、跋等。

③吴兴堂沉(沈)氏四修族谱不分卷,该支源出汝州,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④寿溪沉(沈)氏族谱,自先祖至今已整修谱牒十次,分别是:第一次在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9年),第二次在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第三次在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第四次在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第五次在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六次在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第七次在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第八次在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第九次在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第十次在己卯年(公元1999年)整修完毕,为寿溪沉(沈)氏收藏着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族谱分为十二本房谱,即:寿溪沉(沈)氏院头房谱牒、寿溪沉(沈)氏院口房谱牒、寿溪沉(沈)氏深溪房谱牒、寿溪沉(沈)氏新田房谱牒、寿溪沉(沈)氏玄大坑房谱牒、寿溪沉(沈)氏溪坂洋房谱牒、寿溪沉(沈)氏坝头房谱牒、寿溪沉(沈)氏乌门房谱牒、寿溪沉(沈)氏上厝房谱牒、寿溪沉(沈)氏新厝口房谱牒、寿溪沉(沈)氏东后房谱牒、寿溪沉(沈)氏土谷内房谱牒。以上各房谱牒均于1999年10月封谱,并重修祠宇。

在江西省赣州市图书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处,均可联系查阅。

字辈排行

沉(沈)氏一支字辈:“宏宗明广大金密启玉连三山堂安乐锦传世代绵”。

湖南湘潭沉(沈)氏清俊堂字辈:

旧派:“俊秀仁公定贞良均同迪昌全汉保进万明再通光”;

新派:“继序昭忠孝显承克绍先荣华傅久远世泽永增延邦国开文运家廷启象贤治平宏道德宗祖庆长元化育敦三礼才能建五常泰清联正本作述发其祥仕宦怀经学动猷秉宪章高超来富贵伯仲必安康孔子崇师范周朝尚政庄利亨资大有天禄玉芬芳”。

妇派(自继字派起以下用之):“翠玉妖娥秀芝兰美正英桃花丹凤蒂梅桂合松芬”。

武义沉(沈)氏字辈:

原序:“千百曾庆成遂学(旧傍道)厚钦寿岳(殿下道)厚达积溪(南)景祥宏积四(都)景智信魁四(都)荣旧(学傍俊)杰英雄合东(隅首云)昌茂盛溪南(元亨利贞),四(都)华昌稔殷”;

合行排行字母:“良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懿宣慈惠和”,

新增字母:“芬芳添福禄仁义乐长春文章芝兰秀功德月日勾”。

浙江绍兴沉(沈)氏字辈:

原序:“恭伏良隆厚福守正承先”;

续序:“业贻谋启后庆锡树维贤积德嘉乃永开宗寿益绵”。

湖北沉(沈)氏字辈:“允朝光显相金玉联芳体仁和义……”

沉姓宗祠通用联四言通用联

三善名世;四韵家声: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度,宋绍兴年间为余干令,为政清廉,父老为之筑“三善堂”(三善指田无废土、市无遗民、狱无宿系)。下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首创“四声”之说。

四声作谱;三善名堂: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度。

三鸣世泽;八咏家声: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作《登台望秋月》八首,称“八咏诗”。

石灯留待;云巢成编:上联典唐朝时期的沈彬,临终指葬地以示家人,穴中一铜碑云:“石灯犹未点,留待沈彬来。”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辽,著有《云巢集》传世。

人伦师表;匡正名贤: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佺期。

永明创体;叔度同流: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重声律,工诗文,时号“永明体”。南齐沈驎士,博通经史,何尚之叹为“黄叔度之流”。

师资共仰;泰运初开: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典故。

汝源流彩;玉渚分华:全联典指沉(沈)氏姓氏来历。

七言通用联

创新声律永明体;善作传奇不俗文:上联典指南朝宋朝时期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既济。

定情诗成于博士;守宫论高出女官: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真真。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沈琼莲。

泰运初开期偃武;师资共仰继休文: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事。

图书数卷传枢密;勋业三朝仰历阳: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人,宋嘉祐进士。宋熙宁年间参与王安石变法,任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又赴两浙考察,出使辽国;继而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任延州知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因永乐城失陷遭连累贬官。晚年住润州,筑梦溪园,以平生见闻,撰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冶炼等方面;又研究药用植物与医学,著《良方》十卷。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立阳人沈立,字立之,进士出身,任益州判官,采集大河事迹及古今利弊,著成《河防通议》,治河的官员都以此书为根据。后历官两浙转运使、都水监、江淮发运使等。喜欢藏书,神宗曾问及,他报上所藏书目及所著《名山水记》三百卷。

存中仗义争一统;确士潜心选四诗: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口,杭州钱塘人。曾出使辽国,驳斥辽国的争地要求,维护了宋王朝版图完整统一。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沈德潜,字确士,江苏长洲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全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公元1875~1963年),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戊戌变法时,主张变法维新。辛亥革命时,参加浙江光复工作。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护法运动中,在广州任护法军政府检察长。1935年发起救国会,力主抗日,致被捕入狱,为著名“七君子”之一。并同黄炎培等共同创建并领导了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最高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民盟主席等职,本联为沈钧儒赠秘书方学武联语。

阿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采用郭沫若撰赠茅盾(沈雁泳)联。

渔艇到门青涨满;书堂归路晚山晴:采用清朝诗人、文学家沈德潜自题联。

武奠霞漳开十邑;德垂梅圃祝华封: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沉(沈)氏祖庙联。庙祀开漳功臣、武德侯沈世纪。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威镇南坛,光辉千古;祈山灵侯,万寿无疆: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沉(沈)氏祖庙联。

春兰早芳,秋菊晚秀;浊醪夕饮,素琴晨张:采用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公元1883~1971年)自题联。沈尹黩,原名君默,浙江昊兴人。

匡正名贤,克驾休文之彦;人伦师表,岂惟良史之才: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既济。

清操过人,义伦图书数卷;和气接物,零陵雅气一腔: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人沈义伦。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人沈零陵。

开垦利民,田熟万家思沈括;尊生济世,书成一部仰金鳌:采用安徽省鞠湖县沈湾沉(沈)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沈括帮其胞兄沈披规划开发圩田事。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江苏无锡人沈金鳌,字芊绿,廪贡生,曾跟从华希闵研究《诗经》、《尚书》,跟从秦蕙田研究《周易》,跟从顾栋高研究《春秋》,著有《尚书随笔》等。晚年潜心医学,著有《沉(沈)氏尊生书》,自号尊生老人。

诗家俎豆不祧,我亦熟休文四声、佺期五字;胜国衣冠如昨,人当慕青原仪节、石田孝忠:此联为山西省太原市沉(沈)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南北朝宋国的沈约、唐朝时期的沈佺期事。“五字”,指沈佺期长于五言诗。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沈永年、明朝时期的沈周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