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象征着什么
春节的意义是什么
春节的意义是什么,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春节的意义是什么?
春节作为我国三十几个民族共同的重大节日,其间包含着许多固定的年年重复的仪式行为。例如:放鞭炮、贴春联、吃年糕、吃饺子、拜年等等。这些仪式活动是包含了很丰富的意义的。所有的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当事人普遍地自觉意识到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通过民俗学者的田野作业而得到。这是当事人进行春节民俗活动的直接的心理支持力量。第二类是当事人意识不到,但是又确实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的意义,这种意义必须经过民俗学者的深入分析才能了解。这是当事人进行春节民俗活动的潜在的心理支持力量。但是这种力量甚至比前一种更为强大!因为它不受人们一时之需的压迫。所以这两个层次上的意义都必须加以探索。
值得强调的是:春节不仅仅是社会下层百姓的节日,它也是社会上层分子的节日,所以它才称得上是我们全民族全社会的民俗节日。郎世宁绘画作品中就有一幅是表现乾隆皇帝与众皇子过年的情景,其过年方式与百姓是一样的——贴春联,放鞭炮。不过,这两个社会阶层对于春节意义的体验和认识是同中有异的,并不能强求一致。上层分子所体验的意义可能有些抽象、深奥;下层所体验的意义可能有些粗略。民俗学家过去强调下层百姓所体验的特殊意义,并企图以之说服全社会,那是必然要失败的。失败的表现就是有许多人无法体验那种特殊意义,并因而感到"没意思"。本文所讨论的有关春节的文化意义将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以求对春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传统历法的哲学意义
自古至今,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汉代的《尚书大传》说:"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说:"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意思是说:这一天是新年的开端,新季节的开端,新月份的开端。
可是,这只是我们传统历法所确定的一年的第一天。
现代普通中国人关于春节最大的困惑也在于此,因为现在我们同时使用两种历法:即所谓"阳历"和"阴历",也即所谓"公历"和"夏历"。于是就出现了两个新年,即阳历新年——元旦、阴历新年——春节。一年之中竟然存在两个开端,总是难免让人困惑。所以谈春节,首先要说明历法制度的问题。辛亥革命后的 1912年我国开始实行世界通行的所谓"公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阳历。它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365.24219天(即一个太阳年)为一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的`一年的开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旦"。公历符合太阳运行的情况,但是它存在一个大缺点——与月亮的变化无关。公历中每个月的十五日不一定是月圆之日。我国传统历法,即通常所谓的"阴历",据说发明于夏代,所以称"夏历"。它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因为它的制订是兼顾太阳和太阴——月亮的运行情况。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阴阳调和,夏历的制订就必然地同时考虑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情况。它以月亮圆缺一次的周期为一个月,并把其中的朔日规定为初一,这样每到望日(即十五)这一天,就一定是月圆之日。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平年十二个月,为354或355天。这样就比太阳年大约少了11天,所以每十一年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实际上就有十三个月,为383天或384天。通过平年与闰年的搭配,这样就最终与太阳年保持一致。夏历内部还专门设计了"二十四节气",与太阳年完全保持一致,这一点只需要看一看其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可以理解,这几个节气分别是太阳直射线位于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和南回归线的时刻。由于同时考虑太阳与月亮各自的运行情况,所以夏历的新年在单纯依据太阳的公历上的日期就不能固定。由此可知,春节日期在公历上的不固定,并不是由于我国传统历法不科学,而是由于我们祖先的哲学观念与西方人不同。西方哲学强调对立,所以只能选择一神论,其历法就以太阳为唯一依据;中国哲学强调和谐,阴阳调和,才能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的历法对太阳与月亮并重。中西两种历法的不同反映了中西两种哲学的不同,这是一个文化选择的问题,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而不存在哪一方更科学的问题。由于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他们的历法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使用,为了方便,我国政府在公务活动中采取公历,这是适当的。但是,公历根本无法反映我们的哲学观念,我们传统的节日也根本无法在公历中体现出来。所以,政府也同时颁布夏历,用以安排日常生活。不仅我国如此,东邻韩国也同时实行这两种历法。
春节的象征意义
春节的象征意义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简介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风俗文化
1、贴春联,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
2、吃饺子,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的谐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 。
3、放鞭炮,相传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 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这声声爆竹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福的美好愿望。
追寻民俗的意义是民俗学的终极关怀
面对这个现实问题,民俗学如何回答?民俗学应该如何回答?这是关系到民俗学的性质、或者说关系到民俗学的终极关怀的问题。民俗学如果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获得自己的地位,使自己成为现代学术世界的重要分子,就必须正确回答人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可是,民俗学旧有的那些回答方式如今面临挑战。在这里,像民俗学家们过去常常做的那样追溯古代春节的起源,是无法解决人们"没意思"的困惑的,理由是:春节再古老,也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总不能因为古已有之就应该永远有之吧!"好古之心"并不是人们普遍的心态。那么换一种做法,罗列现在春节的种种习俗,尤其是农村地区热烈、喜庆的过年习俗(贴窗花、踩高跷),或者祭神、祭祖等多少包含迷信色彩的习俗,同样无法解决"没意思"的困惑,;理由是那些都与现代生活距离太远,现代生活根本不缺乏热闹或奇异,甚至是过分的热闹和奇异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失败就在这里,它只提供了热闹和娱乐,却无法提供能够让人心安理得的意义。那么怎么能依靠这些新奇去克服人们心中的"没意思"呢?上述两种做法都与意义无关。因此,必须超越单纯的田野作业和旧有的历史溯源,创造性地发现民俗的意义,创造性地阐释民俗的意义,从而使人们对意义的追求得到满足。民俗学只有在解答了现实社会所提出的问题之后,才可能赢得自己应得的声誉。
探求民俗事项意义的必要性解决了。那么接踵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探求民俗事项的意义是民俗学应有的职分吗?民俗学是研究本民族民间文化的一门人文学科,它既讲究科学态度,同时也应该体现价值判断。这是民俗学与社会学的最大区别。民俗学者作为民族一分子,在发现民俗的意义,阐述民俗的意义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像我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而使双脚离开地面一样,民俗学研究不可能超越或摆脱价值判断。现在是西方势力和西方文化当道的时代,我们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即我们何以是中国人)都面临危机。危机不仅仅是军事上面临威胁、经济上面临剥削;更深层次的危机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系被冲垮了,真正的礼崩乐坏!我们的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正在丧失,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意思",以至于作为一个讲究礼义廉耻的中国人似乎是一个耻辱。我用"耻辱",丝毫也没有夸张。讲礼节被视为拘谨,守道义被视为死板,居清廉被视为迂腐,知羞耻被视为时髦的反面——过时、落伍,乃至落后。在这样的时刻,自居文化精英的知识分子、作为专门研究民间文化的民俗学家扪心自问,在学术活动中一味标举"绝对客观"的同时是否放弃了自己更加基本的道义责任?我绝对无意于死守传统价值,而是说一个人文学者应该守护自己所坚信的价值,不能以任何借口抛弃这一职守!民俗学家必须追问民俗的价值与意义,这不仅仅是研究所必须,而且是人生所必须!
日常生活的意义被忽略得太久了,民俗学家自己都忽略了它。这就难怪普通百姓会感到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没意思",同时也就难怪民俗学会遭到人们的歧视。未来民俗学的发展,首先仰赖于彻底摆脱目前这种被动局面。
春节的重要性
“春节”,一个让中华儿女为之肃然的节日。无论身处何地,“春节”总能让分散的家人团聚。尽管现在也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不管年味浓也好淡也罢,这个节日还是要最热认真的对待。
看看每年的春运大潮,无论车票多难买,回家的路多难走,总有一股力量,让人们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的路途。无论物价多高,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商场超市里节节飘红的销售业绩,饭店餐馆里预订一空的年夜饭,既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也展示了人们对春节的重视。而在物质追求之外,对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来说,春节还可以让浮躁心沉静下来,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加深与亲人家人之间的交流,春节可谓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
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春节的身影。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春节更是深入着中国人心,这个节日里人们看重的是亲情和家庭。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