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鹦鹉
中国禁止养的鹦鹉
中国禁止养的鹦鹉,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喜欢鸟类,于是买了鹦鹉回家养殖的,可是谁知道这些鹦鹉居然是禁止养的,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禁止养的鹦鹉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虎皮,牡丹,玄凤以外的鹦鹉都不允许普通家庭饲养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和“CITES公约”,只有桃脸牡丹鹦鹉(Agapornis roseicollis)、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和鸡尾鹦鹉(Nymphicus hollandicus)这三种鹦鹉可以自由买卖和饲养,不需要申请人工繁育许可证。
除了这三种鹦鹉外,其他所有的鹦鹉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CITES公约附录一或附录二物种,包括其驯养繁殖种。比如,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在中国有分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如果要饲养上述三种鹦鹉以外的鹦鹉,宠物爱好者都需要先申请人工繁育许可证。
1、彩虹鹦鹉
虹彩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共有21个亚种,体长25-30厘米,羽色鲜艳。体重120-130克。嘴为桔红色,脚为蓝灰色。头顶、下颌及脸颊部为深蓝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翅膀和尾羽为绿色。胸部为红色,并具有黑色的带状块斑,腹部、两胁为暗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尾下覆羽为黄色。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2、小葵花凤头鹦鹉
小葵花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sulphurea)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体长35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雪白漂亮,头顶具形长的耸立型黄色凤头冠羽,愤怒时会竖起头冠呈扇状,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 一类保护级别。
3、短尾鹦鹉
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 vernalis)是典型的攀禽,体形小,翅长在90毫米左右;尾较翅短;嘴较细削,其厚度不及嘴峰长度;腰下有朱红色块斑;雄鸟喉部有蓝色块斑。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劲有力,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体羽主要是绿色,红嘴红腰,翼下为青绿色带绿色翼衬。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4、灰头鹦鹉
紫红头鹦鹉(学名:Psittacula cyanocephala)是鹦形目鹦鹉科的鸟类。鸟体为绿色,头部中间为红色,下颏下方延伸到脸颊下方,环绕整个颈部有一条黑色的'环状羽毛,并连接一条蓝绿色的条状羽毛。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5、花头鹦鹉
花头鹦鹉(学名:Psittacula roseata)是中型鸟类,仅有2个亚种。体长26-36厘米,体重85-90克。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
头部粉红色,到了头部后方、颈部均变为蓝紫色。体羽主要为黄绿色,上体颜色较深,翅绿色。雌雄鸟头部颜色有别:雄鸟为玫瑰红,雌鸟呈灰蓝色。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彩虹鹦鹉: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尼,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东帝汶,瓦努阿图。在国际上,种群数量趋势稳定,无生存危机。
小葵花凤头鹦鹉:身上是白色的,愤怒时会竖起头冠呈扇状,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平均年龄40岁,叫声和外表截然相反,被喻为放大版的杀猪声。分布于澳洲北部、东部与南部及塔斯马尼亚、袋鼠岛,印尼的东摩鹿加群岛、新几内亚、国王岛、艾鲁岛等。曾引进到新加坡与香港。
白富美照片必须来两张
短尾鹦鹉:分布于中国云南、印度、锡金、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南半岛。
红领绿鹦鹉:中国仅有广东亚种,分布于福建福州市、广东珠海、万山群岛和附近沿海、香港和澳门一带。大约在1900年时由外地引入香港的笼养鸟类不断逃入野外,逐渐在野外形成了野生种群,在香港等地较为普遍,有时可见到70只以上的大群。
灰头鹦鹉:雌鸟头部为蓝灰色,小时候都长得像雌鸟一样。
花头鹦鹉:雄鸟为玫瑰红,雌鸟呈灰蓝色。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在国际上是“近危”物种。
大紫胸鹦鹉:雄鸟的上喙部为红色,雌鸟为黑色。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及云南东北部。
绯胸鹦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及海南岛。绯胸鹦鹉是中国鹦鹉中野外数量最多、较为常见的一种。
长尾鹦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