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家庄
汉朝时期,设昌阳县,治于今庶村南。
三国魏时,设高丽戍于今行村。
金代时期,建衡村镇。
明代时期,设行村寨。
清代时期,设行村汛。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筑行村城围。
民国元年(1912年),置海防营。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属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所辖第七区。
1958年,成立行村公社。
1965年,撤公社改设行村区。
1968年,复设行村公社。
1984年4月,撤公社设立行村镇。
2000年12月,赵疃乡并入。
行政区划2011年末,行村镇辖52个行政村:文山后、项家、夼里、孙家夼、鹏化庄、东山、上夼、石人夼、卧龙、北廒子、前寨头、榆林、程家庄、杜格庄、赵疃、后寨头、田村、瑞宇、西寨头、东寨头、汪格庄、杏家庄、龙门口、祥东、南廒子、三里庄、桃林、北麻姑岛、何家、鲁岛、中麻姑岛、南麻姑岛、马家庄、周家庄、西小滩、泊子、寺头、英武店、迎春、西村庄、齐格庄、庙河前、东村庄、西李家庄、庶村、丁格庄、牟格庄、行村一、行村二、行村三、行村四、行村五;下设20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行村镇辖5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行村一村。[1]
行村镇区划详情行村一村西李家庄村迎春村鲁岛村杏家庄村杜格庄村行村二村田村北廒子村赵疃村龙门口村文山后村行村三村祥东村南廒子村丁格庄村上夼村项家村行村四村马家庄村三里庄村后寨头村卧龙村孙家夼村行村五村周家庄村桃林村西寨头村西村庄村鹏化庄村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行村镇地处海阳市西部,东与辛安镇相邻,南濒黄海丁字湾,西临莱阳市羊郡镇,北与小纪镇接壤,东北与二十里店镇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58.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行村镇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地势北高南低。山脉有垛山、文字山等,最高峰为垛山,海拔316米。
水文行村镇境内河道属白沙河流域,流域面积221平方千米。最大的河流为白沙河,长18千米,主要支流有牟格庄河、杜格庄河、围子河等。
自然资源行村镇境内海洋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南部黄海丁字湾一带。
2011年,行村镇有耕地面积7.3万亩。
人口民族人口2011年末,行村镇总人口5432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85人,城镇化率10.1%。另有流动人口87人。总人口中,男性27375人,占50.4%;女性26954人,占49.6%;18岁以下6785人,占12.5%;18—60岁35435人,占65.2%;65岁以上12109人,占22.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4323人,占99.95%;有佤、朝鲜、壮、满、瑶、傣、布朗、拉祜、彝9个少数民族,共26人,占0.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0人。
2017年末,行村镇常住人口为51337人。
截至2019年末,行村镇户籍人口为49952人。
经济综述2007年,行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1.72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93万元。全镇生产总值6.2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56:31:13。粮食平均亩产540公斤,总产3395.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3.43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12912万元,林果业总产值343万元,畜牧业总产值3798万元,渔业总产值33373万元。进出口总值583.6万美元,其中出口总值411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89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41万美元。
2011年,行村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68万元,比上年增长65.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67.1万元,增值税311.6万元,企业所得税166.5万元,个人所得税1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6%、13.3%、82.5%、-35.1%。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1元。
2019年,行村镇有工业企业215个,其中规模以上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农业2011年,行村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8%。
行村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7万吨,人均686千克,其中小麦1.4万吨,玉米2029吨。主要经济作物是花生、蔬菜、水果等。2011年,花生播种面积2.1万亩,产量595吨;蔬菜种植面积5800亩,产量2456吨;果园面积7000亩,水果产量2.1万吨,主要品种有红富士苹果、葡萄等。
行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2万头。畜牧业产值5487万元。
截至2011年末,行村镇累计造林5000亩,其中防护林4000亩,经济林1000亩,林木覆盖率30%。
行村镇渔业以海水养殖为主。2011年,海水养殖贝类1.9平方千米,产量6127吨;网箱养鱼产量325吨;虾蟹养殖面积13.42平方千米,产量4585吨。各类捕捞渔船130艘,捕捞鱼虾2.3万吨。
工业行村镇以海藻加工,电器、健身器材制造为主。2011年,工业企业54家,职工345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职工167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商业外贸2011年末,行村镇有商业网点105个,从业人员221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亿元;胶东水产品批发市场1处,城乡集贸市场7个,年交易额15亿元。
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6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进口11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出口24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8%。
金融业2011年末,行村镇境内有3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
社会教育事业2011年末,行村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711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2所,在校生1399人,专任教师1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39人,专任教师14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长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文体事业2011年末,行村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52个,各类图书室60个,藏书20余万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80%。
2011年末,行村镇有学校体育场4个,8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医疗卫生2011年末,行村镇有卫生院1个,门诊部(所)38个。公立医疗机构床位23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4张,固定资产451.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2人,其中执业医师25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人员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2011年,行村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户,人数7人,支出2.3万元,月人均280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63户,人数1651人,支出143万元,月人均72.2元,比上年增长18.7%。医疗救助1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51人次,共支出8.2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7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03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51万元,比上年增长10.5%;敬老院床位100张,收养五保人员6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万人,参保率78.5%。
邮政电信2011年末,行村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投递点56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5万件。2011年末,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62个,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电话普及率66.7%;移动电话用户2.9万户,普及率53.7%;宽带接入用户1800户。
基础设施给排水2011年末,行村镇有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8.1%。
供电2011年末,行村镇有10千伏供电线路3条,总长度98.8千米,低压线路80千米,配电变压器232台,总容量1.2万千伏安,年供电量4932万千瓦。
燃气2011年末,行村镇有燃气加气站2个,燃气用户1.7万户,燃气普及率92%。
园林绿化2011年末,行村镇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有绿地1.2万平方米。
行村镇
交通2011年末,行村镇境内道路总长度180.2千米,其中县级路13.4千米、乡路10.6千米、村路116.2千米。威青高速公路过境,双向6车道;青石路、育行路、麻黄路3条公路干线境内交汇。
文化地名由来行村镇因镇人民政府驻行村而得名。
行村镇
文物古迹昌阳古城遗址
昌阳古城遗址位于庶村,迭压在村子的民房建筑之下和村周围的田野里,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村东600米处是南流入海的白沙河,北部和西部为丘陵台地,地势平坦开阔。村西500米处,俗称“西城子”。向北不远堆积着大面积汉代碎砖瓦,俗称“西门”。村西北部有一高地,高1米,南北约40米,东西2米,俗称“西廓”。村南俗称“南城子”,地下20厘米处满是碎瓦断砖,不乏完整者。村民整地时常挖出铁制工具、钱币和大泉五十陶质钱范等文物。村东500米外为“东井子”,早就发现有灰坑、锅灶、陶罐、汉磨和少量铜制器物及三合土筑砌的城门座基。文化层深度1—5米不等。
司马台遗址
司马台遗址位于庶村之北。据《莱阳县志》载:“庶村,北有土台高丈余,周百余丈,俗呼试马台。”当地百姓传说,北宋大将穆桂英领兵抗辽时,曾在这里点过将。原台南北长80米,东西宽63米,高11米。由于群众长期取土烧窑,高台逐渐缩小,现只剩高7米的土柱。在土柱南侧,发现有一断底长12米,宽4.5米,高5米的夯土墙,夯层为4—5厘米不等。有专家认为是岳石文化时期夯土墙。
地雷战遗址
地雷战遗址位于行村镇北5千米的赵疃村。是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英勇杀敌的英雄土地。
行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