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娜
尼尔和马瑞娜在法国著名的号称“西方仙境”的海滩上漫步。尼尔是一个美国人,来到法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并且期望成为一个作家。他离开了美国,离开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去。当他第一眼看到马瑞娜那双似明似暗的双眸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个女人。而且他决定,要给予这个女人一辈子的爱护和承诺。
通往仙境剧照
马瑞娜来自乌克兰,是一个单身妈妈。当年,只有16岁的马瑞娜只身来到巴黎,身无分文。度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来到法国两年后不久,她嫁给了一个法国男人,可是两年后,这个法国男人抛弃了她。马瑞娜一个人带着自己10岁的女儿塔蒂亚娜生活。为了维持家里的靠小,马瑞娜不得不同时做数分兼职来赚钱。就在她几乎已经完全放弃自己对未来的期望的时候,她遇见了尼尔,她把尼尔当作是自己未来生活的保障,当作是自己不幸生活的救世主来看待。
两年之后,尼尔和马瑞娜搬到了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居住,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尼尔成长的小镇很近。这个时候的尼尔已经放弃了作家的梦想,转而成为了一名环境的监督员。尼尔对自己的工作还算满意。但是他对马瑞娜的爱情,渐渐浇熄了马瑞娜的激情。马瑞娜觉得自己的一部分已经和尼尔融为了一体,这一部分的自己已经随着生活的日以平庸而消失不见。为了重新唤起自己的情感,为了换一种生活态度和爱情观念,马瑞娜决定走出去。
为了寻找生活的忠告,马瑞娜找到了一个天主教的教堂,并且认识了一个叫做昆因塔纳的神父。昆因塔纳神父正在和自己“天人交战”。他觉得自己再也没有了当初入行时候的激情,他对宗教已经不再有巨大的热情,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继续做神父、继续保持信仰的必要。
而与此同时,尼尔的工作也出现了危机。尼尔发现当地的金属冶炼的计划正在污染当地的水源和土壤。而这种污染所造成的损伤是持久的,会让当地的下一代居民深受其害。他试图联合起当地的居民对冶炼厂进行抵制,可是他却失败了。在政府让他“闭嘴”的压力下,尼尔不得不又一次衡量起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尼尔对马瑞娜的怀疑渐渐加深,而马瑞娜的签证也到期了,于是她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回到法国。在玛丽亚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内,尼尔重新和他的旧情人简取得了联系。他发现,在自己和简的相处中,他不用考虑太多的现实问题,他们的关系也并不复杂。不过,流言蜚语还是传来了,尼尔听说马瑞娜在法国的生活很不如意,她的女儿被迫和她的父亲生活在一起,而他则拒绝给马瑞娜提供任何帮助。听闻到这个消息的当下,尼尔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马瑞娜和她的孩子重新接到美国来生活。
尼尔和两个女人的纠缠,神父自己的天人交战,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感都是不同种类的爱的体现--看起来,爱的痛苦在他们的身上完全取代了爱的快乐。
角色介绍尼尔?演员本·阿弗莱克配音尼尔是一个作家,为了逃避过去并寻找更好的生活,从美国来到法国,他发疯似地爱上了马瑞纳。尼尔已经放弃了作家的梦想,干起了环境检查员,他很满意自己的工作。而这个时节,马瑞纳却因为两人之间的爱情的变味而选择了离家出走。马瑞纳演员欧嘉·柯瑞兰寇配音马瑞纳是一个离婚的女人,带着自己10岁的女儿塔蒂娜生活。马瑞纳16岁离开乌克兰来到巴黎。身无分文的她很快就嫁给了一个法国男人。两年后,这个法国男人抛弃了她,她只有做数份兼职的工作才能养活自己。而她则把尼尔当作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救世主。昆塔纳演员哈维尔·巴登配音神父,帮助别人来慰藉自己的孤独。性格自私。幕后制作幕后花絮欧嘉柯瑞兰蔻饰演极致追爱、充满勇气的女主角“玛丽娜”。导演为她量身订做这个角色,角色完成之前,两人却从没见面也没说过话。
通往仙境剧照
导演在开机之前对演员们布置了大量的阅读功课,并为他们提供了精心又细致的角色草稿。
本片的拍摄计划早在2010年2月就宣布了,最初圈定由克里斯蒂安·贝尔担任男主角。贝尔推掉了这个角色,男主角的最终人选为本·阿弗莱克。
获得荣誉奖项时间
名称
奖项
种类
获奖者
2012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天主教文化奖获奖泰伦斯·马力克金狮奖提名作品评价这部爱情故事被形容为比《生命之树》还要“超验主义”,据看过影片片段的人描述,导演的标志性“冥想”依然在片中依然比比皆是(网易娱乐评)[1]。
通往仙境海报
和前作一样,《通往仙境》的画面依然异常的优美,无论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或者简单的美国小镇,导演都能利用光线和角度使其呈现出非凡的魅力,很多时尚音乐电视在这样的画面前,都要自愧不如。同样和前作一样,影片摒弃固定机位采用了跟拍的形式,镜头随着男女主角或静或动,使得观众能够脱离观察者的身份,进入介乎第一视角和第三人的位置,参与到男女的亲密关系之中。
导演似乎试图让影片的画面和声音分裂开来,各司其职。通过画面,我们了解到了男女主角的故事;而通过独白,我们了解到了角色内心的困惑和感觉。通过二者的合一,观众得到了一种完全的真实。观众不再用听那些几十页的台词,或者充满悬念的场面,来苦苦思索影片的潜台词,在《通往仙境》中,所有的真实都存在于表面(电影网评)[2]。
这部影片在威尼斯收获的评价不一,在第一天放映后就有不少观众反映对影片中的各种片段感到困惑,甚至有意大利媒体报道称在一场放映后从观众席上传来了嘘声。有观众认为影片支离破碎的叙事结构、旁白的叙事手法等,更增加了影片的空洞无趣,但也有人称赞该片延续了泰伦斯·马立克神秘唯美的影像风格,在纯粹中探讨生命的本真。影评人却普遍对影片的影像加以赞赏,但对其叙事手法反应不一。《好莱坞报道》评论称该片“有些时候是美丽的,会戏剧性地唤起激烈但最终不欢而散的关系中的记忆片段”(东方早报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