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昭武
田昭武 院士
田昭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物理学博士,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刊副主编,《电化学》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常务委员。1949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 历任厦门大学校长,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福建省科协主席, 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际电化学学会理事及第 46 届年会主席,国际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与储存会议组织委员及第九届会议主席。曾获: 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 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等。在多孔电极极化理论方面, 提出“特征传输电流”概念和气体扩散多孔电极的“不平整液膜”模型; 对半导体电极光电转换提出数学模型和“可移动掺杂物”高聚物半导体光电转换理论; 对电极交流阻抗绝对等效电路提出微分新解法; 得到自催化电极暂态过程理论解。专著《电化学研究方法》, 主编《 PHOT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AND STORAGE OF SOLAR ENERGY 》。
创立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有: 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测定法和选相检波测定法;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电流技术;用于测定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在他指导下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仪器有: DHZ-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 XYZ-1型离子色谱抑制器, WF-III型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等, 获发明专利权六项。近期在纳米技术领域提出超微复杂三维图形的复制新技术。
研究兴趣1.纳米工艺学.
2.光谱电化学与光电化学.
3.电化学分析新技术.
4.量子电化学.
5.应用电化学(化学电源、金属腐蚀等)
社会任职田昭武
1978年 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1989年 任厦门大学校长。
1984年 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86-1990年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1986-1991年 福建省科协主席。
1986-1995年 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0年至今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开始任名誉主任。
1991年 任《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编。
1995年 任《电化学》主编。
1996年 任国际电化学学会副主席。
1996年 任《 FARADAY TRANSACTIONS》国际顾问编委。
1997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6-1997年 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人物经历田昭武
田昭武,历任厦门大学校长(1982~1989年),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86~1990 年),福建省科协主席(1986~1991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和二届化学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首届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首届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国际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与储存会议第6~8届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及第九届会议主席,国际电化学学会第46届年会主席。田昭武注意学科交叉渗透,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强调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引进各有关学科的当代理论和实验新成就;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量子化学、光谱学技术以及数学、物理均得到应用,形成一支多兵种跨学科的学术梯队,提高了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已培养博士12名,博士后科研人员8名。田昭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在多孔电极极化理论方面,提出“特征传输电流”概念和气体扩展多孔电极的“不平整液膜”模型(1981),解释了在实用电流范围的电极行为,对燃料电池的改进有指导作用。对半导体电极光电转换提出数学模型和“可移动掺杂物”高聚物半导体光电转换理论(月色82)。对电极交流阻抗绝对等效电路提出微分新解法(1964)。对自催化电极暂态过程求得理论解(1966),为电化学振荡行为中的负阻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作为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电化学现场分子水平信息的检测与理论》并被评为优秀。他已发表了专著《电化学研究方法》(1984),科学论文130篇,主编《电化学实验方法进展》和《 Phot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and Storage of Solar Energy》。
科研成就田昭武创立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有:
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测定法和选相检波测定法份(1961),可以跟踪快速电极过程的阻抗变化;
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电流技术特别适用于高电阻介质(如高纯水)中的金属腐蚀速度测量(1988);
用于测定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1982),可以发现并测量很早期的局部腐蚀。
在田昭武设计并指导下,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仪器有:
DHZ-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已由福建三明无线电厂生产数百台供全国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使用(1978);
XYZ-1型离子色谱抑制器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发明的新一代离子色谱抑制器(1988),已生产数百台供全国离子色谱厂家配套;
WF-Ⅲ型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1982)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获专利6项。
田昭武应邀参加英国皇家学会的第94届国际法拉第讨论会,会议主题为“高分辨率的液固界面”。他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约束刻蚀剂层技术”是能够制造超微三维复杂构件的新技术,突破了当前只能制造简单三维构件的限制,对微机械系统、微光学系统、微电子系统等高技术产业都有推动作用。
个人荣誉田昭武曾作为第一获奖者获部级以上奖励6项;
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1980年第四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2年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他还获得以下表彰:
198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
1986年福建省劳动模范,
1991年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84年被英国威尔士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称号。
他培养的科研骨干中,有的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有的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工作者,有的被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有5位已成为博士生导师,有3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人才培养田昭武田昭武担任厦门大学校长期间,兴办了研究生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出版社、政法学院、经济学院、技术科学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中心等。他努力发展国家四化需要的学科,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培养并破格提拔优秀年青教师,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年轻教师队伍,为提高厦门大学学术水平而努力。他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期间(1990~1996年),该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A级实验室,并荣获金牛奖。
田昭武还十分重视为全国培养科研骨干力量。在总结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成果的基础上,举办了全国性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光谱电化学研讨班和电化学高级研讨班,创办了全国综合性电化学期刊《电化学》,为全国培养电化学科研骨干力量作出贡献,推动了全国电化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并使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他利用自己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职位和影响,努力为中国争取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例如国际电化学学会第46届年会1995年在厦门召开时参加者有800余人,其中外宾达500余人,中国学者300余人,交流研究论文900余篇。
社会活动田昭武通过兼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化学组组长,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协主席等职务,为促进全国科技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他还通过在全国政协及福建省人大会议的发言和提案,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着重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对国家大事献计献策。
田昭武虽年已古稀,但仍然精力充沛,壮心未已。他决心进一步发挥学科相互渗透、科研队伍力量雄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手段现代化的优势,带领学术梯队,继续向电化学科学高峰攀登。
人物评价“他的创新意识非常强,一直坚持要做新的东西,开拓新的领域,也很支持鼓励我们年轻人去做,”田昭武先生的学生、中科院院士孙世刚教授回忆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