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网_列表在线网
列表在线网 > 知识列表 >

双龙湖

编辑:列表君 时间:2023-09-29 21:10:14来源:列表在线网
公园介绍

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野趣十足的湿地景观,清秀娇美的湖光秋色和丰厚的人文景观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增添了双龙湖的意蕴和魅力,将成为都市人们了解湿地、回归自然、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结构

双龙湖湿地公园建成后:西湖合理开发区、东湖湿地保育区、汾河谷地恢复区、游客管理服务区及宣传展示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贾国文化展示区、双龙湖水上乐园、“千亩荷塘”生态园、樱花观光园、双龙湖温泉土窑洞度假村、望龙阁游览区等。开发建设综合湖区独特的空间形态和景象特点,立足“原朴自然的生态景观、古老晋风的诗意再现、动感激情的水上游览、时尚典雅的度假体验”规划战略立意,按照“一湖一岛三片区,两岸四线九码头;十二主题观光园,一百零八景如卷”的总体布局,重点建设晋文化展示区、晋南民俗村、窑洞农家乐、温泉休闲度假村、北方植物园、迷你高尔夫球场、高档商务四合院、关圣岛、水乡民族园、水生植物园、四季花园等十二个主题观光园是集生态观光游览、湖滨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体验三位一体,山西唯一集中展示晋南民俗文化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景观

双龙湖生态观光旅游园区以独特的空间形态和景象特点,将十里长湖分为三个主题景观区:前湖平而阔,中湖而雄,后湖秀而幽,具有奇、雄、幽、绝的特点:碧湖浮岛为之奇,五梁耸峙为之雄,龙湖悠长为之幽,中轴一线为之绝。整个生态观光旅游园区立足于水景平台,进行新的人文建设,融入新的文化要素,使人文与自然巧妙结合,山水得人文而灵秀,人文借山水而日新。景区规划结构为:一湖一岛三片区,两岸四线九码头;十二主题观光园,一百零八景如卷。主要包括晋南民俗村、晋文化展示区、农家乐度假村、温泉休闲度假村、北方植物园、江南水乡、四季花园、水生植物园等十二个主题观光园。景区内景观丰富,九个码头沿南北两岸分段分布,原有景点和新建景点共计一百零八处。

双龙湖生态观光旅游园区是中国晋文化的精神故乡,也将是山西旅游的一个全新品牌

历史

双龙湖由东西水库组成,南北并列蜿蜒纵深十余里,就象两条意欲腾飞的巨龙,俗称双龙湖。在命名英文名时,由于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中国文化中龙寓意为吉祥,而英美的圣经中龙是长着翅膀,在土中穿行的猥琐动物),为了将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与全球湿地保护、全球旅游文化接轨,所以将“双龙”翻译成“kinly”而没有翻译成“double dragon ”或“shuanglong”或“Mandarin Duck”。

2012年襄汾在经济转型号召下,进行多元经济发展,对七一水库及双龙湖湿地进行了开发。

1957年冬,为了加强襄汾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共襄汾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西贾万东毛沟筹建一座七一水库,同时开挖一条“跃进渠”,从40公里的龙子祠蓄水浇灌,变旱田为水良田。

在当时一无科技人员,二无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建设水库谈何容易。可是,人民群众在毛主席的“人是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出来”指示的指引下,发扬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敢想敢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于1958年初动工,到了8月15日,就建成了一座坝高33.5米,长400米,库容1470万立方的水库。她成为当时襄汾大地上第一个人间奇迹。她就是现在(七一水库)双龙湖东库。

2010年被山西林业厅列入省级湿地公园。2012年提出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申请,并通过专家组的考察论证和评审。2012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同意河北尚义察汗淖尔等85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2〕341号文件,双龙湖获批开展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根据规划,湿地公园建设期为10年,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自2013年至2018年,二期工程自2019年至2024年。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22亿元。

截止2014年1月1日西湖区已经建成环湖观光大道12.3公里,游步道7公里,仿古亭台廊榭20多处,绿化花木达到2000余亩150万株,北方植物园、荷花园项目建设已见雏形,温泉土窑洞度假村、水上乐园工程建设过半,“望龙阁”基础工程基本完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山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西贾乡境内,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1°18'29''——111°22'24'',北纬35°45'07''—35°48'42'',由东湖、西湖、南湖组成,总面积598.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58.99公顷,湿地率76.6%。

地质地貌

湿地公园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在417米—515米之间,属马兰黄土阶地,阶地为丘陵阶地,有少量耕地。项目区由中部分水岭隔成七一沟和南贾沟两个湖泊。两条沟形成的水面由北向南流入汾河。

水系

湿地公园区域属汾河水系,外来水7000多万立方米/年,是其主要来源,由发源于尧都区金殿乡龙祠村境内的七一渠和源于洪洞县境内的跃进渠。二渠由西北往东南流入双龙湖,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19.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750毫米。平均年输沙量为30万吨。径流由山泉和降雨形成,水质较好,适于农田灌溉。双龙湖属原来的七一库和南贾沟水库,七一水库1958年建成,1967年蓄水,库容2840万立方米;南贾沟水库1978年建成并蓄水,库容2000万立方米,两坝隔岭并立,1979年至1981年两库大坝加高,扩建为统一的七一水库,坝高42.5米,长1350米,总库容5578万立方米。双龙湖年均降水量519.5毫米,年均蒸发量750毫米。总库容5578万立方米。水位最深46米,平均水位24米。

气候特点

湿地公园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少风多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多为晴朗凉爽天气。年平均气温为12.6℃,冬季平均温度为-1.4℃,春季平均气温13.6℃,夏季平均气温为25℃,秋季平均气温为12.2℃。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5.73℃;多年平均气温为12.1℃。极端最低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1.9℃。年积温4649℃,日照时数达2500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85d,初霜期在10月下旬,终霜期在4月上旬。年降水量平均为519.5毫米,年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5%以下。

土壤

湿地公园范围及周边土壤类型主要有褐土和草甸土。依其垂直分布,海拔420米以下为浅色草甸土和盐化浅色草甸土,海拔420米以上为碳酸盐褐土。土壤分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和农田。

功能分区

湿地保育区

功能区划图

湿地保育区包括东西两个水库的水面区域,面积278.33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46.5%。保育区覆盖了所有的库塘湿地。主要为水域面积,是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区域,也是迁徙候鸟的栖息地和越冬地,是湿地公园内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除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恢复重建区

恢复重建区包括东湖和西湖水库库塘水面的外围区域,主要是黄土沟壑侵蚀沟。面积132.60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22.1%。该区域处于库塘湿地保育区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农耕地带,是由多条侵蚀沟组成,有些私垦荒地、滩地以及放牧等现象。对此区域实行人工辅助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湿地退化。

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位于万东毛村东北部,阜宁庄村西北部和南部水塘,与交通要地大坝处附近,为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该区总面积187.82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31.4%。该区划分为合理利用区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该区具有一定的可利用资源和人文自然景观,能够吸引游客逗留体验地方特色。二是该区位于大坝周边,交通方便,客流量大。三是该区中东部有一片较开阔滩开阔的滩地游人活动。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湿地公园范围内共记录植物357种,隶属于71科225属,具体分为:裸子植物3科6属8种,被子植物68科219属349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0科48属75种,双子叶植物58科171属274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野大豆(Glycinesoja)。湿地公园的优势树种垂柳(Salixbabylonica)。

动物资源

天鹅

湿地公园隶属于世界陆栖动物区系的古北界,是中国是中国地理区划的华北区。据调查,山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脊椎动物28目63科156种。其中鱼纲3目5科14种,陆栖脊椎动物25目57科142种。142种陆栖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纲1目2科2种,爬行纲2目3科5种,鸟纲17目46科123种,哺乳纲5目7科12种。无脊椎动物主要是昆虫纲的物种,共有17目165科732种。其中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黑鹳;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包括白琵鹭、大天鹅、鸳鸯、鹗、雀鹰、大鵟、普通鵟、白尾鹞、游隼、阿穆尔隼、红隼、长耳鸮、纵纹腹小鸮、雕鸮。山西省重点保护动物10种,苍鹭、池鹭、金眶鸻、四声杜鹃、普通夜鹰、冠鱼狗、蓝翡翠、星头啄木鸟、楔尾伯劳、黑枕黄鹂、东北刺猬。重点保护的动物要为鸟类。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以上的物种有5种,其中易危4种:黑鹳、大鵟、无蹼壁虎、团花锦蛇,濒危1种:艾鼬。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经襄汾县人民政府申报,2010年山西省林业厅批复为省级湿地公园,2012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山西襄汾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

2019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林湿发〔2019〕119号)文件,山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基础建设

在建设期间,成立了双龙湖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全面负责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在公园建设和运营期间,对湿地公园重点保护区的水文、土壤等进行了有效监控,同时制定了《山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使湿地公园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建设完成公园宣教中心、湿地公园门楼、宣教广场、宣教走廊、宣教指示牌、标志牌。公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节事,举办了多种湿地专题活动,丰富了科普宣教的形式。

相关阅读